汲取红色力量 坚定理想信念:思政专家朱铃教授解读长征精神

14.10.2016  19:35

10月13日晚,耄耋之年的老党员朱玲教授,一群青春年华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生,在犀浦校区二教教室内,展开了一场关于大渡河畔的思考,以此纪念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正是长征路上革命先辈们的壮烈牺牲,才铸就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我们要站在前进的船头,唱响正义的歌曲,抵制诱惑,而这正义歌曲的主旋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短短两小时内,朱玲教授饱含深情的演讲让教室内爆发出了数十次经久不息的掌声。

  做一名杰出的“马家军

大渡河水见证了一支军队的勇猛,也见证了工农人民的力量!”“走在大渡河畔,很难去揣测思考在头上悬着炮火的年代,红军将士们是如何的争分夺秒”……16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新生们迫不及待地与朱玲教授分享着来到石棉县安顺场大渡河畔后内心的震撼。今年9月24-25日,2016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新生们就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石棉县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进行了重走长征路的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认识到为什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光荣正确且值得奉献一生。这要求大家要要学马克思主义、懂马克思主义、信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听完学生分享后的朱玲教授寄语大家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马家军”。同时,他也自费买了《做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靠谱》两本书赠送给发言同学作为鼓励。

长征是‘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初心

长征队伍中指挥员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平均年龄不足20岁,14岁至18岁战士至少占40%。“红军长征的主体都是在座同学的同龄人,他们中大部分为了革命事业而牺牲,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而牺牲”,朱玲教授讲述了红军为何被迫长征的历史,并阐述了长征与当年青年的联系,“没有长征,就没有你们现在的舒适生活,长征是‘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初心”。

朱玲教授认为,长征还具有世界意义。1936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报道《红星照耀中国》向世界真实讲述了红军长征的事迹,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现在仍有不少外国人来到中国重走长征路,感受历史所淬炼的长征精神。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编印《人类1000年》,全世界的范围内遴选出1001年至2000年间对全人类影响最大的100件事,长征也位列其中。

长征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革命事业的重要转折点”,朱铃教授表示。他认为,长征的胜利保留了革命火种,让留下来的红军成为抗日的基干力量,找到了红军新的立足点,创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班子。“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经从幼年走向成熟,即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找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道路。”他表示,“没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结合,长征不能胜利”。

跟着共产主义信仰走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红军走完两万五千里征途?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红军忍受饥寒爬雪山、过草地?朱铃教授认为问题的核心答案是长征精神。红军长征途中,平均每走300米就有1位战士倒下。在介绍完邓小平同志和胡锦涛同志对长征精神的诠释后,他谈到了对长征精神的理解。他认为,长征精神最核心的就是“理想和信念”,“年轻的红军战士们跟着共产主义信仰走,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个信仰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就已生根,长征是展现这种信仰的一段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朱铃教授认为,“过去面临的是生与死的考验,现在面临的则是名和利、金钱的诱惑。”他讲述了荷马《伊利亚特》中勇敢的船员唱起正义歌曲使女妖羞愧而死的故事,“前进途中面对诱惑,我们应像勇士那样,站在社会主义的船头上,唱出正义的歌曲,它的主旋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听了朱玲老师的讲座,我既激动又感动。朱玲老师87岁高龄仍然坚持为同学们带来一份精心准备的讲座,体现了共产党员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占祥说道。对于长征精神的认识,他认为是一种理想信念,是一种信仰,“用这样的信仰将交大建设好,是对长征精神的继承与弘扬”。他表示,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已经组织师生进行了专题性研讨,组织2016级新生赴红军大渡河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将长征历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重温长征精神,汲取红色力量。

通过今晚的讲座,我深刻认识到要永远坚信共产主义理想。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该铭记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2016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藏族同学旦增罗布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