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钱花出效率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张守帅
发明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全球第二;研发经费投入量,约占全球的20%,仅次于美国……但是,在汤森路透评选出的《2015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单里,中国内地企业无一入围。全国人大代表、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王海林在小组审议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想表达的意思是:国家科技投入比较大,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目前还比较低,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不够理想。
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促进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比如,科技成果的处置权已经下放了,但所有权依然不清晰,科研人员的创造价值得不到承认或者体现,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使用经费可能就是奔着发论文去的,转化效率不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要借助深化改革,把钱真正花出效率来。
3月9日,小组会上,很多代表都在探讨怎么花钱的问题。
当天是审查财政预算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广元市委书记王菲对列席的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财政部通过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下放适合地方管理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现在需要“跑部”的事的确少多了。
随后,他举了一个例子: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就连最简单的圆珠笔“圆珠”都需要进口。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瓶颈,涉及到国家利益、全民利益,应该集中人力攻关,舍得财力投入。因为一旦取得重大突破,将使经济发展获得质的飞跃。“建议中央财政要在平衡中有不平衡,不平衡中求平衡。”王菲曾在财政、审计等领域工作过,在讲了绕口令般的一串话后,他将想法和盘托出:中央财政应向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把钱用在刀刃上,确保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预算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0715亿元。总量看起来挺大,但既要重民生,也要谋发展;既要求平衡,又要有重点;既要合理计划“钱到哪去”,又要为国计民生“筑基”。把钱花出效率,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