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推动媒体深度融合 看四川媒体大佬及专家咋说的
2月23日,全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在成都召开,会议要求认真落实中宣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精神和省委要求部署,推动媒体融合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奋力开创新闻舆论工作新局面。会上,成都市委宣传部、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广播电视台、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封面传媒和有关专家学者围绕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进行了交流研讨。本报予以摘编,以飨读者。
成都市将以推进“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按照国际影响、全国一流、全省带动的要求来谋划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传播体系
□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廖仁松
成都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涵盖时政信息、财经资讯、生活服务、游戏娱乐等领域的新媒体矩阵,打造了一批以 “每日经济新闻”“微成都”“成都发布”“4G看度”为代表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媒体品牌,覆盖网络用户数跨过了1亿大关。
成都市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有四个亮点:一是强化统筹领导,把牢媒体融合发展方向。始终着眼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坚持正确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扶持力度,切实加强对媒体融合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系统推进。二是抓好重点项目,着力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坚持在传播形态、传播渠道、平台终端上下功夫,既加强与电信运营企业、互联网运营商等合作,建设自有平台终端,又加强与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内重点媒体合作,充分利用其成熟的传播平台,建设新媒体矩阵,已探索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覆盖广泛、传播快捷的新媒体品牌。三是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各类资源有效整合。着力健全体制机制,既做增量又改存量,在组织架构上抓融合、在制度设计上抓融合、在媒体人才上抓融合,努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四是实施双轮驱动,放大主流舆论传播效应。坚持一手抓内容、一手抓技术,推动优势内容与先进技术相互支撑、共生共融,赢得发展优势,放大传播效应。注重内容生产创新,着力打造精品内容,为不同终端、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新闻产品。改变过去单一的表达方式,运用音视频、AR、VR、H5等信息技术,形成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推出了直播新闻、互动新闻、可视化新闻、大数据新闻等移动新闻产品。
下一步,成都市将以推进 “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按照国际影响、全国一流、全省带动的要求来谋划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工作,大力实施移动媒体优先发展战略,抓好融媒体中心建设,强化全媒体人才培养,拓宽融资和盈利渠道,努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为全省媒体融合工作探索有效路径,作出积极贡献。
在推进融合发展的探索实践中,川报集团体会到,要始终把阵地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把做强主流舆论作为根本任务,把技术创新作为强大支撑。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傅思泉
川报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将媒体融合作为改革的一号工程、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川报全媒体集群和华西传媒集群两大集群建设为重点,坚持发展、改革、创新、创业“四位一体”,把产品打造、体制创新、平台升级、流程再造、资源整合、人员转型等贯穿融合发展始终,推动新闻传播全方位创新,建立起了依托于传统主流媒体的客户端、微博微信、手机报、新闻网站等所有新媒体类型的全媒传播矩阵,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舆论引导新格局。去年,川报全媒体集群新媒体矩阵建设和封面新闻入围 “全国报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30佳”,封面新闻项目还获得全国现场路演第三名。
在推进融合发展的探索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一是要始终把阵地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有阵地才有主动发声的地方,有阵地才有定向定调的空间。要坚持把转型发展作为根本,加快提升队伍全媒素质,以人才优化支撑转型、以一体化考评倒逼转型、以创新孵化激励转型,推动主力军进主阵地、主战场。二是要始终把做强主流舆论作为根本任务。要围绕主题主调精准设置议题,创新方法手段,以内容优势赢得传播优势,使受众爱听爱看爱传播。三是要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强大支撑。要深刻认识格局变化因技术而起、深度融合因技术而兴,紧盯技术前沿,尽快补齐短板,用新技术新应用提升新闻生产能力,拓展传播领域。
下一步川报集团要在推动深度融合、全面转型上再下功夫,突出重点,突破难关,积极作为。一是突出优势产品打造,尽快把融合发展的拳头产品做强做大,要实施好移动优先战略,迅速做强川报观察这个“党端”和封面新闻这个全国性客户端。二是突出中央厨房建设,加快推进采编发流程再造,推动形成“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的格局。三是突出体制机制创新,为融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推进媒体融合中,开拓创新、拼搏实干、走在前列,尽快建成全省领头、全国一流的新型主流媒体。
四川广播电视台将努力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全新互动的运营形态、节目形态和盈利模式。
加快推动深度融合确保取得实质成效
□四川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 陈华
四川广播电视台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研究制定《媒体融合发展实施纲要》,以建设“熊猫TV”统一品牌、川台优质内容的互联网入口为目标,以打造“两平台”“两微一端一网”为路径,切实增强面向多终端的优质内容集聚集纳能力和原创生产能力,努力成为跨屏传播的内容提供商和服务商,全力破解传统传播渠道“中断”“失灵”问题。
我们的主要做法有四个:第一,倾力建设融媒体运行平台,强化深度融合、整体转型的技术支撑。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对媒体融合发展的引领作用,于2016年8月1日建成集采编、制作、存储、发布、安全管控、运营等于一体的融媒体运行平台,较好地适应了多渠道采集、多方式呈现、多平台发布、多业务融合发展需要。第二,重点打造IPTV播控平台,打牢深度融合、整体转型的用户基础。从内容创新、活动营销、规范运营等方面重点着力,努力打造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可控平台。全媒体云传播平台已在泸州落地,目前正加紧与乐山、广安、眉山、自贡等市(州)对接,实现更多专区和产品落地,推动市(州)发展。第三,加快发展移动传播产品,拓展深度融合、整体转型的载体空间。主动顺应移动媒体加速发展的大趋势,充分运用4G传输、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优化重组内部资源配置,集全台之力打造了一批差异化、梯级竞争的全媒体移动产品矩阵。第四,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凝聚深度融合、整体转型的动能活力。深刻把握新闻传播规律和互联网发展规律,以体制机制创新倒逼深度融合、整体转型。
下一步,四川广播电视台将在建好“两平台”、打造“两微一端一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专业采编优势、内容资源优势和人才队伍优势,始终坚持用户集聚、内容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创新、队伍转型,努力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全新互动的运营形态、节目形态和盈利模式,确保在媒体融合发展上取得实质性成效,早日建成新型主流媒体。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下一步将实施“大数据支撑下的媒体融合发展战略”,构建“一云多屏”的智能技术平台,打造智能化、定制化、互动化的现代传播体系。
实施媒体融合战略推动广电传媒转型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 李川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指示精神,以“加快媒体融合发展、实现战略转型升级”为目标,制定发展规划、搭建技术平台、开发新媒体产品、重构生产流程、创新表达方式,构建起覆盖电视、广播、网络、移动端的多媒互动、多屏互动的媒体制播体系。我台先后吸引了国内200余家广播电视机构及宣传文化部门上门考察,向50余家广电机构和党政机关提供了新媒体技术运维服务。
近年来,我台引进和培养了近百人的技术研发团队,研发并转化了近40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建成了集信息检索、内容集成、审核发布、监控管理和指挥调度于一体的全媒体生产调度中心,建成了涵盖IPTV、互联网电视、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的集成播控平台,建成了广电融媒大数据中心,建立了全网分布式的云安全防御体系及 “两地三中心”异地容灾备份系统,搭建了多媒传播的技术平台。同时,我台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打造新媒体产品集群、智慧政务集群和发展IPTV业务等方式,建设多元化产品服务体系。创新内容生产方式,通过实施新媒体即采即播、传统媒体跟进深度报道的多层次传播等方式,提升传播效率。
下一步,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将在夯实权威媒体地位、升级平台建设、拓展传播渠道、创新体制机制等四方面重点着力。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做好中心工作宣传。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按照新媒体传播规律,创新表达方式,打造优秀内容和产品,进一步提升传播效果。实施“大数据支撑下的媒体融合发展战略”,构建“一云多屏”的智能技术平台,打造智能化、定制化、互动化的现代传播体系。加强“两微一端”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利用国内强势新媒体和社交平台,建设媒体专区,打造品牌,不断向新媒体和更大的网络空间延伸影响力。进一步完善内部组织架构、生产运行管理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内部创新活力,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撑。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核心是技术引领,重点是关系再造,关键是体制创新。
媒体融合是场革命也是一次彻底转型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封面传媒董事长 李鹏
去年5月4日,川报集团重磅打造的封面新闻客户端1.0(测试版)上线。《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评价:“封面新闻已经在全国初具‘现象级平台’的雏形,在传统报业持续下行的环境下,其融合转型的做法和探索具有标杆意义”。封面新闻获得国家互联网一类新闻信息服务资质,是西部第一家、全国第二家APP。用户下载逾500万,四川为主、全国分布,年龄以20岁-35岁为主。
封面新闻以 “构建人工智能时代的泛内容生态平台”为愿景,打造“智慧+智能”的新型主流媒体。
坚持用户先导,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关系平台。封面直播多次排国内直播榜第一。封面号服务自媒体用户,封面舆情服务机构用户,是首款机器和人工结合的舆情平台。封面智库服务高端用户,多篇报告获部委肯定。
坚持内容为王,价值主导形成比较优势。强调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全国独家首发“女孩丽江遭暴打”,传播上亿次。强调价值引领,解决算法的“信息过载”和“信息过窄”问题。“四川全球秀”专题,传播2.2亿次。
坚持技术引领,紧盯前沿技术发展趋势。算法推荐技术让传播“因人而异”“千人千面”,封面云和CMS系统走在媒体融合应用技术前列,数据BI分析系统为用户、产品运营提供支持,“小封”机器人写作成功测试。
坚持团队再造,推动全员全媒全面转型。建设独立自主、水平过硬的技术人才队伍。技术员工80余人,接近总人数一半。重视发挥年轻人作用,“85后”占58%,“90后”占38%。通过“封面直播网红”“封面日”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017年,封面新闻将把融合当作一场革命,一次最彻底的转型,推动与华西都市报深度融合,创新体制,资本助力,一体发展。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核心是技术引领,重点是关系再造,关键是体制创新。我们将发挥中国第一张都市报“敢为天下先”的禀赋,努力探索媒体融合新路,不断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认清“互联网+”与“+互联网+”,对推动媒体融合有重要意义。
集成报道去碎片化“+互联网+”的一条新路
□省社科院四川省网络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立伟
纸媒发展新媒体,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巩固壮大纸媒的内容舆论阵地、产业经营阵地、社会活动阵地。面对互联网,传统媒体有两种选择:一是“互联网+”,优先把自己转化成新媒体,去“加”其他;二是“+互联网+”,优先做好本职工作,以我为主“用”互联网。认清“互联网+”与“+互联网+”,对推动媒体融合有重要意义。
新媒体学者杨吉追溯“互联网+”的提法,是马化腾2013年首次提出。“互联网+”,互联网在前,是为主体;+在后,是为宾格。马化腾、马云等谈‘互联网+’当然没错,因为他们就是开互联网公司的。可对于身处+领域的人来说,也得是自己的“+”去加人家的互联网。“互联网+”与“+互联网+”,关键区别在主体不同。主体不同,优先着力点就不同。“+互联网+”对传统媒体非常必要,可以增加传统媒体的竞争优势,守住自己的阵地。
其中一条“+互联网+”的新路,就是集成报道。
新媒体崛起极大增加了信息碎片化,也难免存在弊病,去碎片化已成为新的时代需求,这正是传统媒体的用武之地。集成报道是继客观报道、深度报道之后的第三代主流新闻范式,其通过冲突主人公、电影化场景、人性化主题,集成新闻的两大支柱:故事与信息,满足了信息过剩时代的主流需求:去碎片化。
深度报道到集成报道的范式转换,将使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重获竞争优势。
新华社首倡集成报道,范本是“地球绿飘带——媒体联合行动大型集成报道”。而其获第24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特别奖的——《“三北”造林记》,仅“文字内容”的集成,即是去碎片化的新一代主流新闻范式,它对传统媒体、尤其对纸媒重获竞争优势有重要意义。
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中的 “取”与“舍”,需要解决新老媒体融合后的盈利模式、淘汰新媒体过剩产能等问题。目前,新媒体存在着重复建设、内容同质化竞争等问题,淘汰过剩产能,就可节省大笔成本。而巩固和发展核心业务和核心用户,传统媒体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本报记者 吴浩 张立东 整理 本报制图/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