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扶贫经”让村民在家门口脱贫

21.06.2016  11:32

 

        “全村54户贫困户基本都找到了致富带头人,在家门口脱贫没得问题。”6月15日,说起村里的脱贫任务,大英县智水乡斩龙垭村党支部书记陈明武底气十足:村里回引的藤编作坊吸收了20多名村民,服装加工作坊也吸收了20多人,村里20公顷的果林下今年还将种上优质南瓜……
        支部引导、回引能人、带动增收。2015年以来,遂宁市大英县全面推行“1个村支部+10个致富带头人+N个贫困户”的帮扶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带头作用,着力回引有经验的在外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同时积极培养本地  “土专家”,以“传帮带”的方式,形成了对贫困户增收的良性带动。
□欧欢  陈丽  本报记者  袁敏
做强支部  带动村民发展
        6400人实现脱贫销号,15个贫困村脱贫摘帽,这是大英县今年脱贫攻坚的硬杠杠。脱贫任务如何如期完成?大英县首先抓住了基层党组织这个关键核心。
        6月的大英县金元镇峦苍柏村,荷叶绵延铺满整片水田。“今年的增收希望,都在这片藕田里了。”望着眼前的藕田,村支部书记陈俊彬充满期待。“懂技术、有销路”的陈俊彬,既是村支部的主心骨,也是村里贫困户的带头人。2015年,在全面摸清村里贫困户信息的基础上,村支部召开全村大会商讨脱贫方案。经过与村民们的反复商议,养殖土鸡、山羊,种植莲藕,被确定为村里脱贫增收的三大主攻方向。“脱贫攻坚,必须要建强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大英县扶贫移民局局长许六星在基层工作多年,他在前期的调研中发现,先前“村支部+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并不能在贫困村有效运转,因为不少贫困村的村支书不懂技术、没有资源,帮扶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
        调研结束后,大英县对全县特别是45个贫困村里不能胜任脱贫任务的支部书记进行了调整,将一批群众信得过、能力强的致富能人培养成了班子带头人。同时,选派一批基层经验丰富的优秀机关干部驻村帮扶,增强村级班子战斗力。
能手领路  开启增收引擎
        从大英县城向东出发,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翻过一个垭口,便能见到数十个品种的鲜花从山脚蔓延到山顶,凉亭、步道、水塘散布花海之中。对金元镇江关咀村的村民们来说,脱贫,是绽放在这漫山遍野的鲜花朵朵。
        去年3月,江关咀村支部积极回引村里成功人士仟明华,回乡投资建设“香薰花海”乡村旅游项目。目前,一期建设已经完成,今年“五一”,近万游客涌入江关咀村赏花观景。而通过吸纳贫困户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提供务工等机会,这个花海项目惠及贫困户26户101人,全年预计人均增收超5000元。
        头羊领路,群羊跟进,同样的变化在30公里外的智水乡斩龙垭村也正悄然发生。“做藤编是‘耍耍活’,把地里的庄稼忙完了,就来编一下。”对于斩龙垭村村民唐秀琼来说,脱贫,是指尖上那翻飞的藤条。唐秀琼在家门口找到的这份“兼职”,得益于同村村民李银华的带动。去年,看好家乡便捷的交通和逐步改善的发展环境,李银华与丈夫在村支部的力邀下回到家乡办起了藤编作坊。目前,村里有20多人服务于李银华的藤编作坊,人均月收入可达到2000余元。“基层组织力量起来了,还需要致富能人‘拉一把’”。在许六星看来,按照“1+10+N”帮扶工作机制,通过培养“土专家”、回引成功人士等办法,在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10个致富带头人,能有效解决基层班子帮扶贫困户面不宽、量不大的问题。
        数据表明,截至目前,大英县共回引有资金、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600余名在外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带动了200余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小手工艺等产业,500余户贫困户到企业务工,2800名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创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