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志愿者魂埋芦山 母亲讲述儿子的"侠骨柔情"

15.05.2017  08:33

  4月17日,贾剑波(右)和宋欣承作为当地开展公益项目的负责人,正在给当地的小朋友上课外活动课。 本报记者 郝飞 摄

  以后的母亲节,席利霞再也不会有儿子的陪伴

  5月9日清晨,记者突然收到一条发自贾剑波的微信消息:“你好,我是贾剑波的母亲,他的事情你知道吗?”

  贾剑波,还有他的女友宋欣承,都是芦山大爱武术志愿者基地的志愿者。4月下旬,本报记者赴芦山“4·20”地震灾区采访灾后重建项目时,这对年轻情侣曾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正在诧异间,对方又发来一句,“贾剑波前天在芦山走了……你们此前的报道,我儿子特地转发给我看过,现在他走了,不知道能不能通过你们把他的事讲给大家听?”

  我久久没有按下回复键。距离上次采访他们还不足一月,没想到,却是与他见的最后一面。

  当时,在位于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的志愿者基地里,贾剑波望着眼前一群七八岁的乡村儿童,眼中充满柔情,“习武之人要行侠仗义,我来这里,有一种强烈的‘被需要’的感觉。”

  在去往贾剑波家乡乐山市夹江县的途中,这画面不断浮现在眼前。□本报记者 吴亚飞

  【送别】

  “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想他仍然会选择来到芦山。”

  ——宋欣承

  5月10日上午,记者抵达乐山市夹江县人民公墓,贾剑波的葬礼在这里举行,墓碑前堆满了悼念的花圈和黄菊。

  其中一些花圈,是他的同事和学生送的——贾剑波到芦山做志愿者前,曾在成都石室联合中学任体育老师。他生前教过的学生们已临近中考,但听闻噩耗,学生和家长们还是自发组织到夹江来为他送行。

  “他很活泼,脑子灵活。”贾剑波的同事张笑回忆,年轻人之间爱开玩笑,大家拆开他的“波”字,喊他“三皮”,“三皮特别专注教学,他辞职前,带领的学生每年都获得成都市太极拳比赛一等奖。”

  在大家的叙述中,记者逐渐了解惨剧发生的经过:

  5月7日凌晨,因天气预报大雨将临,贾剑波和宋欣承骑着电动车,赶往位于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的大爱残疾人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准备收拾露天存放的由合作社残疾人制作的木制手工艺品。

  在雅安市芦山县工业集中区,车祸突如其来。电动车撞上路边的石墩,贾剑波当场死亡,宋欣承被送往雅安市人民医院急救。

  贾剑波是家中独子。在墓碑前,他的母亲席利霞和父亲贾志高失声痛哭。

  而宋欣承仍躺在医院病床上,没能到场参加葬礼。

  她在给贾剑波生前好友李孟旗发的短信中写到,“我会尽快好起来,还要帮着照顾他的爸爸妈妈,希望能转告叔叔阿姨,投身公益是贾剑波一直以来的心愿,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想他仍然会选择来到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