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百姓福祉 建设惠及民生

12.03.2015  11:28

  “情系民生重福祉,协商议政谋国是”,是今年全国“两会”的主旋律。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召开,针对污染治理、城管执法等民生热点问题,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工作报告中一一谈及。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在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再次成为关键词。另据媒体统计,自2013年3月至今,国务院共召开80次常务会议,41次即过半涉及民生,“民生问题”是研究最多的议题。

  新常态下,保障和改善民生被摆在了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心系百姓福祉、建设惠及民生,是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唱响的工作主旋律。

  住房乃民生之本。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期,如何保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如何切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如何有效挖掘棚户区改造的巨大潜力?“出棚进楼”、从“忧居”到“宜居”,备受关注的包头北梁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创造出仅用1年多时间就改造13平方公里棚户区、安置5.3万户居民的“棚改奇迹”。这一奇迹让我们看到,以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新常态下的棚改内生动力。目前,我国棚改已进入攻坚阶段,如何迎难而上、借鉴北梁经验、敢啃并啃好棚改这块硬骨头,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改革胆识和施政能力。

  设施为福祉之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成绩巨大,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欠账太多、地下管线老化、内涝严重、马路拉链、污水和垃圾处理不到位等。

  2014年10月18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合肥召开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交流会,围绕“资金怎么来、活怎么干、政府怎么办”,集各地经验、各方智慧,寻找开锁破解的钥匙。不仅注重“面子”、同时看重“里子”,举全部之力推进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拟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

  真正的政绩在城市基础设施,关系民生大计的是城市基础设施。就各地而言,如何地上、地下并重,统筹兼顾当前、长远,多措并举,破解难题,努力开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局面,是新常态下的一个重要功课。乡愁是民心所系。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就有了一颗融入新型城镇化的安稳的“”。

  下决心治理城市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让城市建筑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城市设计成为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与此同时,通过推进城市洁净工程、打造清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对百姓关注的扬尘和雾霾治理作出贡献。

  对症治疗一些地方村庄规划建设无序、“垃圾围村”让美丽乡村黯然失色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全面启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并于2014年11月,对为期5年的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作出全面部署。

  让“千城一面”不再,还乡村美丽风光,使乡愁可以寄放,这是关系长远民生福祉的一篇大文章。怀大济苍生之志,行百姓福祉所在。2015年全国“两会”,再次响亮地吹起民生福祉的号角。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的工作,和改善民生息息相关。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更加勇于担当,努力突破重点,唱响民生主旋律,开创工作新局面,做好建设大文章,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