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老年健康与应用心理学”年会学术报告
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与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定于6月5日(星期日)召开2016年度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老年健康与应用心理学”学术年会,届时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就“老年健康与应用心理学”这一主题进行学术报告及讨论。
大会学术报告安排如下:
时间 | 地点 | 主题 |
09:30-10:30 | 学术交流中心学术报告厅 | 我国中老年认知功能发展模式(姚树桥) |
10:35-11:20 | 学术交流中心学术报告厅 | 不良应激反应的干预和应急应对能力的选拔(吴健辉) |
11:25-12:10 | 学术交流中心学术报告厅 | 认知老化与认知可塑性(王妍) |
14:00-14:45 | 学术交流中心多功能厅 |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病机与防治(李茂全) |
欢迎广大师生届时参加!
科技处
2016年6月2日
报告专家简介:
姚树桥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医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分会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学生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年)。1986年留学日本。近10年来,研究方向集中于情绪障碍的认知神经机制和心理与遗传易感性的生物学机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题1项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1项及面上项目3项(2项已结题),省部级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获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次。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有关抑郁障碍和心理应激及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论文100余篇,SCI收录期刊60多篇(均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尤其是近10年来,对重性抑郁症及其高危人群进行了系列的行为学和脑成像多模态研究,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在国际上首次证明了重性抑郁症患者静息态fMRI默认网络(DMN)存在“前高后低”的特征,即前内侧皮层区域功能连接显著增强,而后内侧皮层功能连接显著降低,而且前者与冗思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后者与自传体记忆缺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相关该研究领域成果发表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Biological Psychiatry、Biological Psychology、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等杂志上。
报告题目 :我国中老年认知功能发展模式:来自中华成人智力量表常模的证据
吴健辉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年获中科院心理所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圣路易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访学,2010年获得中科院心理所优秀助研称号和奖励。从事急性和慢性应激状态下人类行为变化及其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并结合实际应用,研究特殊人群面对突发事件和长期压力状态的心理行为变化规律,并重点关注其应急应对能力的评估和人才选拔。发表SCI收录的研究论文近30篇。
报告题目 :不良应激反应的干预和应急应对能力的选拔
王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认知神经科学专业博士。曾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心理系担任研究助理。长年从事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功能老化及其神经机制和高原缺氧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神经机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自主、开放课题各1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10年度青年人才科研启动基金1项。担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及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报告题目 :认知老化与认知可塑性
李茂全 ,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成都医学院)副主任,博士,副教授。2010年以来以师承方式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理事,四川省老年医学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2014-2019第一届四川省卫生计生决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已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5项厅局级课题,是5个四川省创新团队的主研骨干。从事老年性痴呆的病机与防治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8篇。
报告题目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病机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