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谈医生压力:科室应配备临床心理工作者

04.04.2015  13:05

        中新网成都4月3日电 (记者 胡敏)日前,四川一位医生因工作和家庭压力而自缢身亡。在令人痛心之余,越来越多的人再次关注医生这一职业。重压之下的中国医生如何纾困?3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公共卫生副主任张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生应培养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并建议每个科室配备一位临床心理工作者,以此来应对因压力而出现的职业倦怠。

        “医生要时刻察觉自己的情绪,并罗列出重点按照轻重次序缓解”,张岚说,医务人员在自己压力应对和情绪管理时,需要有“问题意识”,医者为患者服务,也要关注自己。

        同时,张岚认为医院应当将医生心理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每个科室要配备临床心理工作者,在未来不仅是关注病人,也要关注医生自己”。

        据《2014中国医生执业状况调查》显示,在7000多名被调查医生中,九成医生表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八成人没有双休日的概念,最近一年没有带薪休假。超九成人感觉每天下班后状态不佳,近五成人感觉“非常累”。

        当前,中国存在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的情况,在缺乏有效分级诊疗的背景下,病人潮水般地涌向大医院。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医生与患者的相处之道往往在其身心健康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医务人员中建立‘巴林特小组’也是舒缓医生压力的重要方法”,张岚介绍,“巴林特小组”是一种聚焦于医患关系的病例讨论形式,由14至15名医生作为成员成立“巴雷特小组”,小组由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专家组成,一名组员讲述自己曾经遇到或正在经历的医患困惑,然后其他成员共同讨论,从而达成共同认识,提高医生的沟通技巧。

        在医生与患者的相处之道中,如何告知患者“坏消息”也是一个重要的技巧。张岚表示,在这样的过程中,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如找安静之处、准备纸巾等,同时,医生需要换位思考,理解病人及其家属的心情,“眼神及肢体动作,这些非语言的东西,在传递时消息也很重要”。

        目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已在中国首创启动了“阳光医院”的项目,增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心理社会性关怀的能力。作为全国四大心理卫生中心之一,该院心理卫生中心承担着“阳光医院”项目研发、培训全院乃至全国医护人员的功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