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张德明:我的建议与卫生部长建议“不谋而合”

01.04.2014  12:44

全国人大代表张德明:我的建议与卫生部长建议“不谋而合

——全国人大代表张德明“两会”建议之一:适时组建“医联体

  四川在线雅安频道(记者王建明)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卫生部部长陈竺3月6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解决看病难要让基层医院真正强起来,就要和大医院形成上下联动、沟通,最好是一体化的构架,我们把它称之为“医联体”。

  “陈竺部长所说的医联体,其实与我这次提交的《关于建立动力型城乡医疗集团促进高效联合的建议》,简直是不谋而合”。3月31日,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德明一边与记者分享参加全国“两会”的快乐和感受,一边接受记者采访。

  他说,在缓解看病难的问题上,建议以地市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城乡医疗资源,组建医疗集团,并实行一体化管理,快捷提高基层医院的技术水平和人才培养实效,方便患者的就近诊疗和随意转诊,是基层医院成长和发展的方向。

  看病难、看病贵,其实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历届各级政府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最大程度上关注民生。而“医改”又是世界性难题,是个非常庞大的民生工程,“医改”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探索用中国式的改革方式进行医改,使“医改”真正意义上进入深水区,惠及人民群众。

  张德明说,我是一位基层医务工作者,在从医30年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在一线与患者打交道,深知老百姓最急需什么、最关注什么、最盼望什么?

  在中国,“医改”不是不改,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既然是探索,就允许“摸着石头过河”,在时间上需要有耐心,在深度上有所突破,在制度上有创新。张德明说,也许有时会不尽人意,但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只有选择改革和创新。

  据了解,张德明在两年前就开始分别围绕看病难、看病贵、看大病难、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等方面展开调研,在与患者进行询诊和沟通时,反应最多的还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众所周知,患者所说的看病难,其实说白了就是小医院“治病难”,大医院“入院难”。由于乡镇医院医疗资源稀缺,患者病症检查、分析受限,加之患者小病延诊等因素,造成众口所说“治病难”。而省、市(地)级医院则一床难求、一号难求,人满为患,各类医疗资源超负荷运转。

  据了解,在省市级医院诊治的疾病结构中,有近40%是该县医院、个别还是该乡镇医院诊治的疾病。究其原因,主要是基层医院的诊疗技术水平和老百姓的看病渴求与愿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只有逐渐缩小这种差距,才能缓解看病困难和看病贵,让老百姓得实惠。

  张德明说,我们要正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们更要逐步缓解、最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有一途径就是想方设法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技术水平。

  张德明认为,要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技术水平,首先是要吸引优秀人才、留住优秀人才,加快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从根本上和源头上建立长效机制。但人才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要想尽快地改变现状,就必须持续借助或拥有大医院的强大技术实力,又快又好地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

  因此,张德明代表在全国两会上向全国人大建议:以地市级医院为龙头,组建一个或多个市县乡医疗集团,并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整合市县乡医疗资源,将乡镇公立卫生院作为一个门诊或诊疗点,将县医院作为直管子院或分院,视具体情况重新组合和布局医疗资源,利于医务人员尤其是专家的流动,让患者在乡镇、社区医院就可以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服务,铸就区域内看病一张网,水平一条线,这样,县乡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会有望在短期内靠近地市级医院水平,有效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最终达到“医改”的目的,惠及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