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智库解读“一带一路”战略

11.05.2015  12:46

   作者:吴江

  2013年,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出台后,德国智库通过直接给政府提供咨询、撰写研究报告或简报、接受媒体采访、参加相关的研讨会等方式对这一构想给予了关注。

  总体而言,德国智库的专家大都谙熟中国国情,部分专家——比如墨卡托中国研究所所长韩博天与德国国际政策与安全研究所(又名德国科学与政治基金会)亚洲研究小组的研究员高亭亭——精通中文,对中国目前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展开的讨论比较了解,与中国学术界和媒体也经常打交道,他们的观点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借鉴价值。

   出台的背景

  从经济角度来看,德国智库专家认为中国旨在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开发新的贸易路线、销售市场和能源渠道以刺激经济增长,同时减少对单个国家和市场的依赖,加强中国作为贸易大国的地位。

  从外交战略角度来看,德国智库专家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出台是中国面对以美国、俄罗斯为代表的大国外交做出的积极应对。例如,德国国际政策与安全研究所研究员高亭亭在其研究报告中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出台的具体背景:首先,中国没有参加美国近年来力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出台是中国针对美国“重返亚太”政策而做出的反应;其次,该构想也可以被理解为是中国应对2011年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战略”的举措。此外,该构想同时还是对俄罗斯总统普京2011年提出的“欧亚一体化”设想的回应。

   评价

  德国智库专家大多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持积极肯定的评价。

  墨卡托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鲁道尔夫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并非只是简单地将中国和欧洲连接在一起,而是旨在建设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跨地区基础建设网络,这一网络包含油气管道、铁路和深海港口等,将是一个长期项目,至少需要几十年才能建成。中国通过新丝绸之路倡议加大了将其政治和经济抱负转向海外的力度。

  高亭亭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法绝非空洞而肤浅的辞藻,也不只是一个历史符号的回归,而是凝聚了中国政府长期发展与欧亚邻国关系的努力。一直以来,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世界将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新的地区优势地位锁定在亚太地区,较少关注中国在其西部邻国的积极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出台标志着新一届中国政府的外交更加自信,并已做好准备,将其影响力扩大到欧亚区域,直达欧洲。

  德国席勒研究所创始人拉鲁什2014年在接受多家媒体有关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采访时指出,老丝绸之路为人类开启了一个相互理解的时代,新丝绸之路将携手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文明成果,是人类发展新纪元的开端。此外,新丝绸之路会带来一个比现在更人道的时代,人们不再通过战争来化解冲突,而是通过更紧密的沟通联系来实现共同目标,新丝绸之路有助于构建世界和平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