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草根微电影《俄尔则俄》斩获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大奖

20.11.2014  16:52

俄尔则俄》剧照。

凉山草根微电影在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上斩获大奖

    “这是俄尔则俄,这是你,这是我,咱们三个在一块,好吗?”“好,太好了……”在悠扬的彝族唱腔中,20多分钟时长的微电影《俄尔则俄》结束了。

    这个以一个凉山彝族乡村教师坚守大山、一辈子奉献给家乡教育事业的真实故事为主线的微电影,不仅获得了“美丽四川、美丽凉山”微电影大赛一等奖,而且还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上,从来自亚洲各国的2200余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金海棠优秀作品奖”。

    事实上,这部微电影的主要制作团队不到10个人,基本都是草根出身,因资金有限,整个拍摄和后期制作都采用最原始、最淳朴的手法。

    11月18日,记者在西昌见到了这个剧组,听他们讲述跟《俄尔则俄》有关的故事。

    “从来没见过条件这么简陋的剧组

    在《俄尔则俄》剧组中,唯一科班出身并从事相关行业的,就是男主角的扮演者——青年彝族演员白龙。白龙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参与了多部电影的拍摄,此次担任《俄尔则俄》中乡村教师马洛一角。“我拍过很多题材的电影,跟了70多个剧组,从来没遇见过拍摄条件这么简陋的剧组。”白龙说。

    《俄尔则俄》的导演是凉山电视台彝语频道配音演员阿于木牛,有了拍摄微电影的想法后,他倾心于此,找来了编剧——越西县“村官”孙阿木和凉山电视台工作人员俄木阿鸿,请来白龙担任男主角、凉山歌舞团主持人俄木金洛担任女主角。“整个拍摄过程,没有灯光,都是采用自然光。没有专门的道具、基本都是就地取材,制作团队一个人要身兼多职。”阿于木牛说,拍摄地点主要在喜德县的俄尔则俄山上和西昌市区,剧组没钱租车,车辆都是认识的公司友情提供的,在山上拍摄时,剧组成员常常以土豆充饥。

    不仅拍摄条件艰苦,剧中所有的工作人员和演员也都是义务工作,没有一分钱的劳务费。“男主角和女主角其实都是来帮我们忙的。”阿于木牛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剧中的学生就是俄尔则俄当地的学生,剧组买了一些糖果和零食请他们帮忙出演。

    虽然剧情很短,由于人力、物力条件有限,整个拍摄还是持续了一个多月。在后期制作中,由于没有专门的后期团队,也是由导演带着拍摄组亲自上阵。“我们白天上班,晚上抽空来剪辑,熬了好几个通宵。”阿于木牛说。

    “这是一个人的故事,也是一群人的故事

    对白龙来说,让他下决心接这部微电影的是剧本情节。作为一名凉山人,虽然很小就外出生活,但白龙仍有深深的凉山彝族情结,“拍摄这部电影,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电影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男主人公马洛的原型,是喜德县冕山镇一所乡村小学的教师麦吉作体。这个80后的彝族小伙子靠着自己的努力,考入大学,从大山中走了出去,但毕业后却自愿回到家乡教书,作为学校唯一的老师,精心守护着20多个学生。“虽然生活很艰苦、很清贫,但麦吉作体很乐观,还经常写一些跟彝族文化相关的诗歌。”编剧孙阿木说,取材于他的故事,让剧本很真实、很能打动人心。

    事实上,剧本中,与原型相比最大的改动,就是给乡村教师加了一个共同长大、最后陪他扎根大山的青梅竹马。“电影中,女主角和男主角都在大山下长大,毕业后女主角留在城里工作,男主角选择回大山教书,经历了感情危机后,最终女主角被男主角感动,与他一起,坚守大山。”俄木阿鸿说,大山中的生活很枯燥,剧本加上这个浪漫的爱情元素,让故事更有渲染力,也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期望。

    在阿于木牛看来,电影其实讲述的不仅是麦吉作体一个人的故事,而是在大凉山扎根奉献的这个乡村教师群体的故事。(记者 吴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