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市被指“生不逢时” 盈利模式短板突破不易

23.04.2014  13:52
核心提示:“最近科技股大幅下挫,尤其是中概互联网板块跌幅很大,微博选择此时发行上市,可谓是生不逢时。”     4月17日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全球首个上市的中文社交媒体,应该是对新浪微博(以下简称微博)五年发展历程“终成正果”的最好纪念。

  但有业内人士认为,“最近科技股大幅下挫,尤其是中概互联网板块跌幅很大,微博选择此时发行上市,可谓是生不逢时。”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微博产品的营收来源极为单一,只能依靠无处不在的广告和很少的开发者佣金。所以,当微博在纳斯达克上市时虽然涨幅明显,但国外媒体保持低调报道在所难免。

  据悉,微博在上市后的首个交易日大涨19.06%,在第二个交易日再涨11.71%,微博的市值也增至46.9亿美元。对盈利模式存在短板的微博来说,上涨行情会否昙花一现?

  中国经济网记者就此采访微博有关负责人,截至发稿,记者未收到相关回复。

   “生不逢时”的上市

  4月的纽约时代广场像往常一样车水马龙,被称为“亿万富翁的温床”的纳斯达克就位于此处。4月17日,纳斯达克总部大楼外的大屏幕被微博上市的信息染上了一大片中国红。

  “微博”在3月底匆匆改为现名后,于2014年4月17日晚9点正式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代码为“WB”,主承销商为高盛和瑞信,华兴资本、摩根士丹利和派杰参与承销。

  微博此前正式确定IPO发行价为17美元,位于发行价区间17-19美元的区间下限。同时,此次上市微博共发行了1680万美国存托股(ADS),低于此前招股书补增文件中的2000万股。以此计算其融资规模仅为2.856亿美元,远低于其3月5日首次低价招股书时所称的5亿美元,仅为其57.12%。

  “最近科技股大幅下挫,尤其是中概互联网板块跌幅很大,微博选择此时发行上市,可谓是生不逢时。”美股专家童红学指出。

  微博董事长曹国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最近美国市场,尤其是IPO市场出现了科技股调整的现象,对于上市并不是非常有利。”

  至于微博调低发行价,曹国伟解释称,“这个星期绝大部分IPO都在定价的时候都低于他们路演之前的价格区间,很多IPO在后续的交易上情况都不是特别理想。”

  此前有国外媒体认为,微博最佳的上市时间应是2012年。据英国电讯报和华东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2012年中期才是微博的顶峰时间。此后,微博用户数量虽然在攀升,但活跃度下滑较快,实际发布量相较2012年下降70%,营收也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2012年,微博总收入为6500万美元,实际亏损高达一亿美元。而2013年,其收入已高达1.88亿美元,但依旧亏损3800万美元。所以有国外媒体认为,如果微博选择在2012年上市,那么有可能复制当年Facebook的神话,当日涨幅高达73%,用他们的话说,微博现在的表现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规模与活跃度在下降

  2009年8月28日,微博上线公测,至11月2日,用户突破100万。2010年1月15日的《新周刊》推出封面专题“微革命——从推特到新浪微博”,预言140字的微博会给中国信息传播与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革。

  到了2012年12月底,微博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5亿,在众人心中俨然成了中国第一话语平台。这样看来,上述预言似乎确已成真。

  连《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也在其认证微博上表示,“其它网站上市都还是经济行为,唯微博不同,因为微博跟中国的进程有关。”

  而对于微博的本家新浪来说,其重要性也不言自喻,甚至有业内人士称,“人们曾用‘微博再造新浪’来形容微博的重要。意思很明显,没有微博,新浪这家曾为中国互联网标志的网站已经沦为二流公司,是微博让新浪重回行业巅峰。”

  有资料显示,2013年12月,微博的月度活跃用户人数为1.29亿,同比增长34%,到今年3月,月度活跃用户人数则升至1.438亿,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不过,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则显示,2013年微博总用户数量减少至2.81亿,降幅为9%,且使用频率也大幅降低。

  另有媒体报道,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经测试研究发现,58.8% 的受测微博账户自2014年1月3日起就未再发新的微博。其中对2.087亿微博活跃用户进行的调查分析又发现,只有5%的用户发布原创微博,93.8%的用户仅仅转发这1040万用户的微博。

  对此,有微博用户认为,“不重视客户体验,没有持续性的创新,逐渐流逝的大V都将会映射不日的未来。”

  也有用户给微博提出了诚恳的建议,“社会化媒体领域总是会有新的微创新出现,但微博应该更专注自己的核心优势再寻求扩展,产品形态上过于繁荣而复杂,生态控制状况不佳,用户体验并不乐观。技术方面的实力和转化里和Twitter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利用大数据来有效的提升盈利模式方面。”

  分析人士认为,相较微博而言,依靠母公司腾讯QQ优势的微信,无论是在新增人数还是在产品服务上都似乎更胜一筹。面对微信的蚕食和用户新鲜感的降低,微博用户总数后续能否强劲增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感受到对手微信的强大竞争力后,微博董事长曹国伟承认,微信正在与微博争夺用户的上网时间,但他坚持认为,微博在赢得广告主方面拥有优势,“私有网络的内容传输效率永远比不上公开网络。”

   盈利模式的短板难补

  2012年4月,微博推出了广告平台,全面启动了商业化之路。2013年4月,阿里5.86亿美元战略投资了微博。2013年8月,微博淘宝版推向市场。

  多种商业化功能和产品在匆忙推出后又迅速冷却,直到微博淘宝版的推出,才算给了资本市场一定的想象空间。在业内看来,微博的商业化之路走得并不十分顺利。

  有业内人士指出,微博产品的营收来源极为单一,只能依靠无处不在的广告和很少的开发者佣金。这与总市值超过1500亿美元的Facebook公司相比,相差甚远。所以,当微博在纳斯达克上市时虽然涨幅明显,但是国外媒体保持低调报道在所难免。

  微博发布的招股书显示,2013年,微博营收为1.88313亿美元,同比增长186%。其中,广告和营销业务营收为1.48426亿美元,与阿里合作业务营收贡献了4913.5万美元,第三方广告主贡献了9929.1万美元,其他营收为3988.7万美元。不过,净亏损达3811.5万美元,同比收窄63%。

  从新浪公布的财报来看,微博尚未实现全年盈利,而最新公布的2014年一季度微博总营收6750万美元,同比增长161%。虽然阿里为其带来了季度性收益的增长,但是与2013年第一季度相比,其营收仍然下降5.5%。上市以后的微博靠什么持续盈利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对此,微博董事长曹国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微博将继续以用户体验为核心,进一步提升移动端和PC端的使用体验,以使用户可以更为流畅便捷的获取和分享信息,同时微博将在移动互联网广告、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方面展开探索,打造社会化营销生态体系。”

  不难看出,短期内阿里的商业广告仍将是微博的重要收入,与Twitter一样依靠广告来获取收益的商业模式,目前仍未经过市场的充分考验,难以确定能否成为长期有效的盈利模式。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阿里的注资可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带动了微博的商业创收能力,另一方面,其商业化与用户体验发生严重冲突,因为淘宝的介入,不少用户选择了离开。因为,在大多数用户的认知里,微博的媒体属性是高于其商业属性的。

  对此,另有业内人士表示,如何利用好自身的用户数据优势,改进微博开放平台,拓展移动端盈利,在媒体属性和商业化之间实现最佳平衡点,是微博未来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