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可发“压岁钱”“逆向迁徙”亦团圆

31.01.2014  09:34

  采访时间:除夕(1月30日)采访地点:微信朋友圈、天涯社区、成都
  在成都一家咨询公司工作的冰莹,最近微信上的拜年信息一直闪个不停。除夕一大早,她又收到一条大学同学发来的语音:“新的一年马上到,祝您除夕团聚香甜,初一喜庆新春……”40多秒的语音从除夕一直祝福到元宵,配上同学抑扬顿挫的语调,“简直就是说相声。”冰莹告诉记者,她今年大部分拜年信息也是用微信发的,“声情并茂,还省电话费,一举多得。”除了语音,还有视频:奔马、说话的汤姆猫等都是微信视频爱用的主角。
  玩微信的人们今年除夕还多了一件事:欣喜地查收朋友圈派发的红包,虽然只有1元、2元。2013年,微信全球用户超过6亿人。新增的银行卡支付功能可以给微信圈的朋友发“压岁钱”。微信新年红包就让人们在玩耍中绑上了银行卡、“欢欢喜喜”成为微信支付的用户。
  央视春晚曾是家家户户除夕夜的必看节目,不过,近几年年轻人爱上了网络草根春晚。
  在成都,还有不少年轻人将父母提前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过上一个“逆向”团圆年。
  崔闫是成都一家外企的销售人员,爸妈提前从甘肃来了成都。“他们退休了,空闲时间多,不用赶春运最紧张的几天,还让我们多团聚些日子。父母腊月二十就过来了。
  根据百度利用大数据制作的春运迁徙图分析,把父母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已成为年轻人过年与父母团圆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