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微信“克隆”账号 换头像改昵称冒充好友骗了15万

03.10.2014  12:06

    记者实测微信“漏洞” 冒充好友成功已出现利用这一方法实施诈骗的案例,腾讯官方回应如何规避防范

    核心

    提示

    把微信头像换成朋友的头像,再把微信昵称也改成一样……这更像是“恶作剧”的做法,近日却真的被用作诈骗,而且一次就骗走了15万元。

    记者在测试中也发现,用“克隆”账号在微信群中发起聊天,确实很少人能及时发现。

    任何人都可以把微信头像、微信昵称改成你的样子,再屏蔽朋友圈不让你看见,用这样简单的手段,就能冒充你进行诈骗?近日有新疆媒体报道,当地还真有人因此被骗15万元。成都商报记者也实际测试发现,这种看似恶作剧的手段确实可以假乱真,不过,防范手段也并不难。

    恶作剧升级变诈骗

    微信上冒充别人 骗走15万元

    成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一方法从去年就开始出现在网络上,但此前多为朋友之间“恶作剧”行为。然而,近日却真的出现了受害者。

    乌鲁木齐晚报近日报道,家住库尔勒的刘某与家住和静的赵某,以及乌鲁木齐的付某三人同在一个微信群中,刘某和付某都是赵某的朋友。

    今年7月,赵某到外地出差两个月,一直没有上微信。刘某和付某则因为都有徒步旅行的共同爱好,在微信上聊得投机。某日,付某在微信上收到“刘某”发来的信息,称赵某遭遇严重车祸,正在医院抢救,急需20万元治疗费。付某当即向“刘某”提供的银行账号打款15万元。

    随后,付某向赵某打去电话,但其电话始终处于关机状态。付某心想,赵某出了严重车祸,无法接听电话也合情合理,便没有起疑。直到赵某多日后返乡,付某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赵某随后报了警,经查,犯罪嫌疑人下载了刘某的微信头像,又把昵称改成刘某的名字,并屏蔽朋友圈可见权限,然后冒充刘某进行诈骗。

    记者实测

    用假账号聊天未被朋友发现

    利用这一所谓“漏洞”,是否真的能够骗人呢?成都商报记者进行了测试。打开微信后,选定一个要冒充的朋友,然后将自己的头像修改成好友的头像。

    账户昵称、个性签名等,也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克隆”。如果有充足时间,更可以将对方相册图片搬运到自己相册内,甚至抄袭对方的“朋友圈”内容,如此一来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之后,记者使用“克隆”账号在微信群中发起聊天,一时间竟没有好友发现记者是假冒的。

    几分钟后,才有人指出“克隆”账号是“李鬼”。原来,一旦事先对“克隆”账号设置过“备注名”,则无论对方如何更改自身昵称,显示的都是“备注名”。同时,“微信号”具有唯一性,用户可以查看微信好友的“微信号”来辨别好友真假。

     腾讯官方回应

    标注“备注名”就能轻松识破

    腾讯方面就此回应称,微信对账号有严密的保护体系,同时,微信是一个以熟人为主的亲密社交圈,“骗子”只有已经成为对方的好友,才有可能发送信息。腾讯提醒用户,应该在添加好友时多加核实、确认,不要轻易加陌生人为好友。在收到任何通过文字形式借钱的消息时,用户也应该提高警惕。用户也可以给已添加的好友们都标注上“备注名”,以后对方无论怎么改名,都只会显示备注名,避免“以假乱真”。

    如何防骗 “摇一摇”好友多备注

    1、添加姓名备注,点击头像查看名片里注册的手机或QQ号,如果开通了“朋友圈”还能查看相册等信息。

    2、尽量通过手机和QQ通讯录添加好友,保证微信好友都是生活中熟悉的人,如果使用“附近的人”、“摇一摇”添加了陌生人,一定要先添加备注,避免其更改信息混淆视听。

    3、怀疑对方身份时,除以上方式外,还可在微信通讯录中查询,看是否存在“相同”账号。(记者 桑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