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继敏:依法治省对于四川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郑其 摄影 方炜)在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公报中,依法治省在公报开篇和结尾被反复重申和强调。公报重点提到,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那么,如何解读依法治省对于四川发展将起到的指导性、积极性意义呢?市民又如何与互动和参与进来?
今日,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徐继敏对此进行解读。在他看来,依法治省贯彻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同时符合我省省情,要落实好依法治省、厉行法治是“四位一体”的互动,即执政党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全民守法。
依法治省,四层面互动
公报摘录: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
全会公报指出,要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对此,徐继敏谈到,从一名法学教授的角度而言,依法治省是一个重点和热点的问题,“依法治省对于四川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公报中也将其提到了‘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这样一个很高的高度,从中强烈感受到了政府对此的高度重视。”
他谈到,不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治体制改革,一切改革需要法律作支撑和保障,符合法律精神,不能脱离法律的轨道。他讲到,依法治省需要四位一体同步推进,执政党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全民守法。“在以前,我们更多的强调依法执法、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这三个层面,但在全民守法这一重要的基础层面却是一个较为缺乏或者缺位的虚空地带。基础层面的缺失,所造成的局面就是群众缺乏法律素养,一方面会给政策的执行带来带来阻碍,另一方面群众也难以对政府部门是否依法行政、公正执法进行有效监督。因此,在依法治省这一目标上,倡导和引导全民守法是很有必要的。” 徐继敏认为,依法治省需要做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实现全民守法和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四位一体良好互动。
法治思维,行政命令走开公报摘录:推进依法执政,改进党委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徐继敏表示,在依法执政方面,公报分别从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出了要求。“在过去,针对一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部份领导干部更多的是依靠行政命令来执行,而不是通过法律的形式来表现。”他认为,通过改变工作作风,强调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将会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更为合法合理。
公报中还提出,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徐继敏谈到,目前我国(我国还是我省)还处于权责分离的这一阶段,即由地方党委做出地方重大决策,由地方政府执行。他讲到,权责分离的不利之处就是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则由地方政府来承担责任。在他看来,建立权责统一行政执法体制起到了权力和问责相统一的效果,会使决策的执行更权威有效、更有保障。
用法服人,老百姓最为受益公报摘录:推进法制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
徐继敏认为,依法治省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他谈到,我省的法制基础还较为薄弱,在群众的法制意识、政府的依法行政、依法执法以及公正司法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上下齐心共同努力来进行完善。
他讲到,让法制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等,是更多强调培养老百姓法律素养的提高,“培养市民的法律素养,未来可以更多依靠群众对政府工作进行支持和监督,实现社会自治的良好局面。”
针对公报中提出的依法治省与民众的关系,他讲到,做到依法治省,老百姓将成为最大受益者。“政府是和老百姓接触最多、打交道最多的,在群众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政府都和群众发生着各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徐继敏提到,强调依法行政,对党委的领导方式和执法方式提出改进要求,势必会使矛盾化解更为合法,社会发展更为健康。
徐继敏教授
专家名片 :
徐继敏 法学博士,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客座教授,重庆大学兼职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