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人士、警察、律师、医生、城管都被“触宝电话”标记了

06.08.2015  15:19

  成都商报记者

  任翔 锁千程

  周茂梅

  实习生 刘诗纯

  昨日,律师、医生、警察、城管、银行职员等行业市民向本报记者反映,他们都被“触宝电话”标记了职业信息,且并未接到软件商的核实电话。昨日,本报记者也试图通过电话、邮件与“触宝电话”取得联系,但截至昨晚发稿对方都未回应。

   金融人士

  余女士

  “我会不会成为被诈骗、敲诈的对象?

  昨天,金融人士余女士向本报记者反映称,她也是被“触宝电话”标记的“受害者”之一,该软件对其一个使用多年的“181”手机号标记为“渣打银行”,而这却是她一年前的工作单位。

  据余女士称,自己一直从事金融业,此前在渣打银行上班时也干到了一定职务,名片虽然发了很多出去,但自己负责的是对公业务,并非人们常见的“电销”,因此,她也从不会用手机拨打“推销理财产品”等电话。如今,软件直接将其手机标注为银行,“陌生人看到,都会认为我是卖理财产品的,谁还会接?”余女士表示,让她更担心的不仅如此,如果一个陌生人都能轻易知道她的职业信息和工作单位,也能够大概猜测出收入水平,“我会不会成为被诈骗、敲诈的对象?”她称,此前从未接到“触宝电话”的核实电话,也未征求过她是否允许对号码进行标记。

   警察

  网安大队大队长

  “治安民警、刑警易被报复

  周玮(化名)是成都的一名警察,是郊区一公安局网安大队大队长。昨日下午,周玮给一陌生手机号码打电话,对方“触宝电话”APP上显示“XX(辖区名)周大队”。对于这一结果,周玮非常意外,因为他从未授权“触宝电话”公布自己的身份信息。

  周玮介绍,他从警13年,这个手机号码已使用了10余年。他认为,个人身份信息泄露还会使骚扰电话不断,就网安大队来说,可能还相对好一些,“像治安大队、刑警大队、缉毒警察这些,可能后果就严重多了,更易被报复。”“我觉得这完全是泄露我们的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