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农民很“牛” 水稻治病用卫星定位“无人机”

30.07.2015  12:51

  眼下正是水稻抽穗、灌浆的关键时候,防治易发性纹枯病、稻瘟病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年,夹江县的“海滨农场”与往年不一样的是,农场没有像往年一样请上几十名工人用机动喷雾器打药,而是通过当地县农业植保部门,专门请来了专业队伍,操控“无人植保机”为农场的3000多亩水稻进行喷药。

  无人机正在空中喷药作业

  7月28日一大早,在夹江海滨农场,绿油油的稻田上飞翔着一架长约1米、高约60厘米的农用全智能无人驾驶植保机,在飞控人员的熟练操作下,稳稳起飞,无人机升降折返于稻田上方,轻盈灵巧,旋转式喷头喷出7米乳白色药雾,等到喷完药液,飞机又自动返回起飞处,加入药液后又自动飞回断药点继续喷洒,整个过程由手中的遥控电脑程序操控。

  “这款飞机需要卫星定位,飞行之前需要刷卡系统。它的工作量10分钟大概可以喷洒20亩地左右”。据飞控人员介绍,这种“无人植保机”价格在8-12万元左右,载重量为8到10升,利用电池驱动,飞行速度可达每秒10米,每次飞行时间在12分钟左右,作业效率最高可达每小时120亩,是人工作业效率的100倍。低飞时与水稻的最近距离只有20厘米左右,空中作业时不会对农田植被造成损伤。

  无人机不会对农作物造成损伤

  现场观摩的青州乡村民李树明啧啧称奇:“现在的农民种田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现代化了,以前用桶桶打药,一天打不了好点,现在用飞机打药,不但喷洒面积大而且效率还高。

  在观摩现场,还有一位小伙子叫陈有洪,他在黄土镇承包了上千亩土地种植水稻,也是夹江县另一位利用土地流转发展家庭农场的老板。陈有洪对这种新型喷药方式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现在年轻村民大多数出去打工了,在家做农活的越来越少,甚至在不久的将来,种植大户将面临请不到人的尴尬局面,用无人机打药肯定是以后的一种发展方向。

  陈有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位熟练的村民一天最多能为20亩庄稼喷施农药,一台无人飞机能顶50人干的活。人工喷药每亩需要12到18元左右,飞机喷洒农药价格在10元钱一亩,比算下来不仅不贵,效率还提高了不少,我明年也准备也请飞机喷洒农药。

  飞控人员正在给无人机装药

  “海滨农场”地处夹江县青州、梧凤两乡结合部,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承包土地多达3000多亩。“海滨农场”的刘刚勇对此也颇有同感:“节省了劳动力就是节约了工钱,今年农场的丰收也有了保障了!以前在农村打药,用台机动喷雾器就算是先进的了,大热天在田里打药非常累,还容易中毒。现在高科技以前想都不敢想,这一支烟的功夫百十亩稻田就打完药。

  据夹江县植保站站长范长青介绍,航空打药是现代农业省工省时的一项崭新推广技术,此次引进无人机喷洒农药,是夹江县首次组织实施的大面积、高规模的“飞防”除病虫害工作,开创了该县农业技防工作的先河,对该县乃至全市现代农业改革和现代化起到了先行示范作用。

  盛满农药的无人机即将起飞

  范长青称:“无人机节约药水,省工省时高效,是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的好帮手,将对增产增收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使用超低容量施药技术,需水量少,每亩仅施药500毫升左右,节省药液90%以上。接下来,我们将坚持以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土地流转的农场种粮大户中积极推广植保无人机,有力推进当地现代农业生产的良性发展。”( 记者: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