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耕地享受大熊猫保护待遇 今年底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制图/卢浩
聚焦
打开电脑,轻点鼠标,就可以在《四川省县域永久基本农田精细化数据库及管理应用系统》中清楚地查询到每一块基本农田的责任人、图斑编号、代码、巡查员等信息。
截至今年7月底,我省已全面完成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共划定基本农田106.4万亩,覆盖17个地级市,涉及农户近11万户。到年底,四川将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杨冬生表示。
四川永久基本农田如何划定?保护这些“大熊猫”又将有哪些举措?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更全面,更精细
早在2011年,我省便启动县域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截至2014年底,该项工作全部完成,全省已初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7060万亩。“这只是一个基础数据。”省国土资源厅耕保处处长邓斌说,这个数据还不包括城镇周边和交通沿线等重点部位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必须不留死角。”
在前期划定的基础上,我省启动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工作。这一次,范围覆盖更广。除了财政投资的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耕地,质量等别和地力等级达到本市(县)平均水平以上的耕地被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起来之外,城市周边、交通沿线和地势平坦区域的优质耕地,耕作条件好、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都变成了带电的“高压线”,不许占用。
范围确定,寻找过程尤其审慎。
在长达41页的《四川省重点地区重点部位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中,对划定工作职责分工、依据、程序等都做了充分界定。明确城镇周边划定工作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分为下发初步任务、核实举证、论证核定、下达划定任务、外业调查、上图入库、成果备案7个阶段工作流程。
论证核定被视为确定“身份”的最关键一环。“省级负责的16个设区市论证核定图斑数量达到了20万个。”四川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技术人员吴玺介绍,为确保论证核定结果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我省将初步任务图、核实举证图、遥感影像图、城市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变更调查数据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等“六图三库”层层叠加、层层套图,比对之后,才最终确定每一块图斑的“身份”。
已划定的,还需进一步甄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要坚持‘优进劣出’,决不允许借规划调整完善之际随意改变原有基本农田布局,更不允许把不稳定耕地、劣质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搞‘狸猫换太子’、滥竽充数。”邓斌介绍,为此,我省还专门集合了国土资源、农业、林业、住建等方面的44名专家,组成初审组、论证组、核定组,一个市一个区一个图斑地开展论证核定。
省国土资源厅、农业厅将加强监督检查,对数量不够、质量不合格、落实不到位的要约谈追责。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管得严、建得好、守得牢
四川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成绩单”最晚将在明年6月上交。2016年9月底,将完成省级和重点城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论证审核工作;11月底前,完成重点城市外设区市和县级划定方案论证审核;明年6月底前,完成全省划定数据库汇交。
“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必须得到严格保护,不得擅自占用和改变。”杨冬生坦言,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也意味着在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强化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措施,完善制度、健全机制,“管住、建好、保久”。
管得严,不折不扣落实管控性保护。“严格规划调整,确保布局稳定的同时,严格用地审批,提高占用门槛,严控占用。”邓斌说,更严格的是督察执法,对违法违规占用行为要严肃查处、重典问责。
建得好,全力以赴推进建设性保护。
“十二五”期间,我省每年有80%以上的土地整治资金投向了粮食主产市、县;探索建立了“以补代投、先建后奖、以奖代补、以补促建”的土地整治管理新模式,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621.83万亩。
“从目前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数据看,我省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数量有了增加,质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吴玺介绍,更有力的措施即将推开,结合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全面推进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及时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
守得牢,积极探索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一方面,强化地方政府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主体责任,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耕地保护离任审计制度;另一方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让保护耕地者得其利。
探索已经起步。成都已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耕保基金,政府与农户签订耕地保护合同,只要农户履行了耕地保护义务,便能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并将其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相对接,以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不过,这样的保护力度在杨冬生看来还不够。他坦言,下一步还要赋予土地整治更新的内涵、更精准的定位,找准“人的城镇化”和“人的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依靠土地整治优化空间格局、优化人地关系,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记者手记
变“不愿划”为“真心划”
城镇周边耕地一旦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就意味着“一寸都不能占”。而这,曾一度被误认为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和“紧箍咒”。能不能做到应划尽划、优进劣出,能不能优先在城镇周边、公路沿线划定基本农田,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主动意识,考验的也是地方政府的发展理念。
四川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双加速”期,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各类建设用地需求仍然强劲,要保护还是要发展是最初各地都普遍困惑的问题。只有真正转变发展理念,变“不愿划”为“真心划”,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只有强化协调落实,变“不让划”为“主动划”,将永久基本农田不折不扣执行;只有更加注重论证会商,变“不敢划”为“规范划”,将划定工作与划定生态红线、城市发展边界充分结合、统筹考虑……才能真正实现国土空间布局的优化,才能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的同时,也为城市的未来发展留下空间保障。(记者 吴璟)
责任编辑:郑玮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