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创作“接地气”不是“洒狗血”搞“三俗”
新华社上海10月21日专电(记者 许晓青)“什么才是‘接地气’的影视创作,它不是洒狗血,也不是搞‘三俗’,而是离不开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坚守。”“金牌编剧”王丽萍2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王丽萍说,“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要求,在中国影视编导中引起共鸣。
王丽萍、顾伟丽、何晴、夏晓昀等艺术家表示,“接地气”的影视创作离不开坚守真善美。
真善美是“核心竞争力”
王丽萍坦言,电视剧创作首先要源于真实,要尊重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同时影视故事的内容策划必须对社会大众负责,秉持善意和诚意,而不是“恶搞”或“一切向钱看”。
2014年,王丽萍新创作的电视剧《生活启示录》在国内各大网站视频总点击量超过10亿次。她认为,这样高的网络点击率源于“创作之初就考虑到了传统中老年观众的需求,同时也兼顾考虑年轻人的收视习惯。后来证明,这种小切口的家庭伦理剧,的确可以服务更广大的受众,形成一种核心竞争力。”
“无论一部影视作品的题材多么新颖,摄影技术多么高超,至关重要的依然是作品能否可以给观众带来心灵慰藉,给人们勇气和希望。”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编剧朴智恩在亚洲电视剧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也令王丽萍印象深刻。
从历史深处汲取文化自信
在筹拍《来自星星的你》前,相关编剧曾担任韩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编剧长达10年之久,积累了大量包括天文学、科学史、社会史的素材,才有了成功的“都教授”形象。
“这对中国编剧而言,很有启发。”上海编剧顾伟丽对记者说,“在电视剧创作上,不应对本国文化妄自菲薄,也不应夸夸其谈,否则就是对历史和文化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的创作需要主旋律,显然先要有文化自信,从历史深处去充分汲取文化自信,才能繁荣创作。”
上海广播电视台影视剧制片人鲁书潮认为,总书记提到“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同时也提到“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这都将考验当代电视工作者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道路自信。电视人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包括增进对周边国家优秀文化、优势产业的学习。
“接地气”还需形成合力
展望未来的影视创作,赴韩交流归来的导演夏晓昀认为,影视剧创作在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应更加百花齐放,“一方面是丰富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推动我们的文艺创作进一步走出去,进行国际交流合作,促进跨文化的沟通理解”。
王丽萍则提出,“接地气”的影视创作还需在国内相关行业形成合力,比如北方和南方的编剧、导演增进交流,实现跨地域的联合创作,又比如,中外影视名人扩大合作,取长补短等等。
据悉,上海市文化宣传部门拟进一步从影视编导领域着手,坚持每季度定期举办“上海影视四季沙龙”,力争打造“上海影视剧编剧之家”,在原创作品的深度和力度上下功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