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大人·三八女神志】彭汝芳:德业双馨的教学科研女杰
彭汝芳,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0年四川省三八红旗手,2015年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首批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国防科工局重点项目、总装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973子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分包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2项,省级项目5项,横向项目1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1项,已授权16项;获国防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共3项(排第1、1和4);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2次,大会报告8次。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10余篇。
彭汝芳被外界熟知,源于她在富勒烯领域的研究。熟悉她的人,对她的高度评价,却远不止科研方面。二十多年以来,在爱人因病大脑手术一度成为植物人、家庭面临极度困苦情况下,她勇挑重担,在平凡工作岗位上顽强拼搏,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锐意创新,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为科研事业发展、服务社会作出突出贡献。在生活中,她团结互助,具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良好的个人品德。她是学生的良师,同事的益友,科研创新的能手,工作中的引领标兵。
少年立下教师梦永葆初心
在艰苦的岁月中,那个教师职业受到严峻挑战的年代,少年彭汝芳就有着非常朴实的梦想——当老师,1986年高考志愿填报时,她全部选的师范院校,并顺利被提前批次第一志愿---四川师范大学录取。毕业时,她以优异成绩分配到原绵阳农专(2000年12月合校更名为西南科技大学)任教。如今从教28年,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在各自岗位上如鱼得水,成为单位骨干和领军人才,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彭汝芳甚是欣慰,无怨无悔。
教学工作方面,她先后担任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11门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认真备课、上课,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课堂,上好每一堂课,教学效果优秀。教学中,狠抓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质量,把日常考核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重要指标,不定期测试,以督促学生课后复习及上课认真听讲。对实验课,严抓学生操作规范、良好实验习惯和严谨科学态度。每次实验课前,她都亲临现场做预实验;实验考试前,精心准备,全面考查;经过她带过的学生,整体动手能力、业务能力、工作态度明显不同。2016年,彭汝芳承担了本科班54个学生的分析化学理论教学。本身比较熟悉的课程,但她依旧花费几倍于上课时间的精力去备课,做PPT、设置动画,融入最新科研思想,并在每1-2章学完,利用晚上或周末空余时间考试。每次考试还请上她的研究生帮助监考,之前出考题、做标准答案、联系考室,之后评阅试卷、登录成绩、评讲试题,都是她个人为督促学生平常学习增添的教学环节,到最后6个平行班约160人参加期末考试(其他老师出考题),她任教班级平均卷面成绩比其他平行班高出10分以上。
彭汝芳特别注重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的培养与提升。2004年她开始带研究生,对于像西南科技大学这种非985、非211高校,如何培养出优秀人才,如何打造真正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实现1+1>2效果的导师团队,做了很多思考、实践和探索,取得良好效果。她所指导研究生38%评为优秀论文,90%拿到学业奖学金,学生就业层次普遍较高、就业单位好,得到用人单位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她说,研究生是导师负责制,双非高校各课题组完全可以打破常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出更多可以与985媲美的优秀学生,让“小块红色政权”遍地开花。她课题组的一位博士生说:“我们课题组培养研究生整体质量处于985中等偏上水平。”
爱生如子 以身作则
教书之余,彭汝芳更注重育人,用丰富的知识去开启学生的智慧,用优秀的人格去熏陶学生的品德。1990 -1993年,彭汝芳兼职担任食品贮藏加工90级班主任。在学生9月入学前,她联系学办查阅学生档案,用自备的“班主任记录”专用笔记本记下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罗超林,射洪县,担任过班长,出生县城,是否有点娇气?魏松,长宁县,高中毕业,工作1年,再复读考入,高勇,吴小坤……等。新生报道的几天,彭汝芳没离开过接待现场,直接接待了该班绝大部分学生,带他们到寝室,询问情况,刚开始学生还以为她是学姐呢。随后的工作,彭汝芳几乎每周至少到学生宿舍看望一次,晚自习去教室检查学生出勤情况,与学生一起出早操。对于少数常缺席的“顽固”分子,彭汝芳找他们耐心谈话,学生被感化不再缺席。有位同学某段时间有点反常,彭汝芳发现了,便主动找他了解情况,原来他父亲在巴中县某镇当初中老师,三个月没发工资,彭汝芳当场就给该同学20元现金(那时她的工资约95元)……
2008年地震刚发生时,彭汝芳正在外面工作,她随即赶回学校看望学生,自掏腰包采购几大箱包括方便面、牛奶、面包等食品分发给学生(主要是课题组研究生)。由于余震,学校要求各家屋内不准住人,彭汝芳便托家人在住家楼下空地用砖头搭灶,用捡来的废木材生火煮饭招待学生,直到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吃住。专科生吴小坤、研究生赵钧生病住院,彭汝芳急在心里,亲自熬鸡汤、做饭送医院,宽慰鼓励学生,勇敢战胜疾病。金波教授是彭汝芳指导的第一个研究生,因家庭困难,彭汝芳给予了极大关怀。毕业前夕,金波检查出血吸虫病,便开车送他到医院检查,跑前跑后,为他支付医药费,金波2007年硕士毕业留在彭汝芳课题组,受彭汝芳影响,非常勤奋努力,副教授、教授均破格提拔,成为学校杰出青年、博士生导师、绵阳市拔尖人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研究生单懂事,因课题进展不顺利想到退学,彭汝芳通过发长篇感人短信息、找学生谈话,鼓励安慰等途径得以解决,从此该学生思想上似乎发生质的飞跃,开朗豁达,善解人意,主动积极,而后顺利毕业,目前在上海药明康德有限公司工作,用人单位非常满意。就这样,二十八年如一日,彭汝芳心里想的是学生、是工作,在她心中,学生的事、工作的事是大事,一切应该为之让路。彭汝芳对学生一视同仁,学生刚进入大学或上研,每个人的起点都是一样的,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她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的现在负责,为学生的将来打算,严格要求学生,不辞辛劳地把工作落到实处。她说:培养优秀学生,是老师的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幸福,她也是这样践行的。
感受富勒烯的魅力
2010年4月初,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部主持的第370次香山科学会议“碳纳米材料的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西南科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彭汝芳应邀出席发言,赢得了现场专家的高度评价,为学校赢得荣誉。香山科学会议是我国科技界以探索科学前沿、促进知识创新为主要目标的高层次、跨学科、小规模的常设性学术会议。
在彭汝芳看来,进入富勒烯的世界,是一种偶然,更是一种科研工作者的幸运。
2002年时,彭汝芳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前往中国科技大学学习,在那里,她接触到了碳纳米材料富勒烯,了解到国内富勒烯研究的瓶颈,也看到了富勒烯化学的广阔发展前景。富勒烯在材料、化学、超导与半导体物理、润滑剂、化妆品、医药等领域有着许多重要用途,从被发现至今有30多年历史,到2007年,只有日本、美国和韩国能够较大批量生产,在国际市场占垄断地位,而我国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强烈的使命感迫使彭汝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她毅然决定以富勒烯的批量制备作为突破口。回学校后,面对研究经费的不足,实验器材的匮乏等现实状况,一切从零开始,彭汝芳踏上了艰难的研究之路。彭汝芳分析了国内制备富勒烯的常规方法——直流电弧放电法存在的问题——只能小批量生产,成本高,价格昂贵。于是与中橡集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商讨,组建了产、学、研联合体,获得了“国家863计划项目”的资助,首次在国内建立年产100公斤级燃烧法批量制备富勒烯的装置和方法,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为富勒烯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作为亮点项目通过科技部验收,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该技术已在江西晶石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化。
2006-2008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能富勒烯衍生物合成及性能研究”,创造性地设计合成了20多种多硝基富勒烯衍生物,并探讨其在国防军工中的应用,相关成果在第38届国际火炸药年会上大会报告,得到同行专家的充分肯定,2009年通过国防科工办组织的成果鉴定,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010-2012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嵌富勒烯的瞬态高压合成及机理研究”,开辟了爆炸法制备内嵌富勒烯的新方法,提出动态高温高压下“富勒烯碰撞形成缺陷降低体系能量再嵌入原子和修复碳笼”的内嵌富勒烯形成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2011-2012年,基于核战争和核事故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的严重威胁,在国防科工局项目资助下,创造性提出将核素促排基团引入富勒烯碳笼的新思路,设计合成出多种兼具核素促排和抗氧化修复功能的富勒烯基新型双功能核素促排剂,可望为核安全应急处理提供新的技术途径,相关工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1-2014年,在国防科工局十二五重点项目资助下,针对固体火箭推进剂燃烧性能改善需求和高能炸药钝感需要,设计将含能基团通过化学修饰方法接到富勒烯碳笼上,从分子层面合成出系列富勒烯基新型燃烧催化剂,获得系列性能优良的双基推进剂配方,为新型含能材料及助剂的设计和研制提供新思路和技术储备,相关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带出一支品牌团队
2005年,彭汝芳率先在西南地区组建迄今唯一的富勒烯化学研究团队,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专业特长和优势,致力于碳纳米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他们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短短几年时间内实验室建设聚沙成塔,蒸蒸日上。目前实验室具备了碳纳米材料制备、分离、检测及应用等较完善的研究条件。
彭汝芳表示,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全体团队成员艰辛的努力和学校学院各级领导同事的支持。对于每一个研究课题,从项目策划、申报材料准备、项目实施、项目总结验收鉴定等都需要周密细致的工作,必须秉着一种锲而不舍、坚忍不拔、刻苦钻研的精神、科学求实的态度,才能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如她主持一个“973”子课题,在方案实施到中途时,专家认为操作过程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必须调整,这意味着面临着前面所做的工作几乎前功尽弃,实验得从头开始。那些时日,彭汝芳组织团队成员走访专家,多次研讨,改进方法,连吃饭睡觉时脑海里也全是科研问题。通过几个月的努力,问题得以解决,大家才暂松一口气。
科学的突破源于创新。当了解到传统水当量燃烧热测定仪存在的问题时,彭汝芳团队经过研究,提出、设计并建立了基于Calvet量热原理的新型火炸药燃烧热测定方法和装置,该装置采用直接测量热流的方式测定火炸药的燃烧热,可实现1-20 mg药量含能材料燃烧热的精确测定;针对布鲁顿压力法的不足,设计并建立了一种既保留布氏压力法优点,又能长时间实时在线测量体系中压力、温度变化的方法和装置,可用于火炸药粉末和药柱的热加速老化寿命评估,并实现实验过程中无人值守,具有重要军事意义和科学意义。2008-2010年,彭汝芳团队主持总装973子专题,建立了改进的简便可靠的冲击波感度测试装置和方法,研究建立了炸药冲击波感度与分子结构特性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对于指导新型炸药的分子设计和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在四川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支持下,团队开辟了微波辅助高速气流固相合成反应装置和方法,实现了无机有机微纳米材料的的连续快速高效固相反应合成,突破了固相反应难以连续工业化生产瓶颈问题,具有节能环保、快速高效、易于工业化等优势,提升了微波化学和固相反应等绿色有机合成技术,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后续工作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支持。
彭汝芳带领团队构建了碳富勒烯、纳米金刚石、碳基储能材料与器件的制备、分离、性能检测、应用研究和产业化转化集成为特点的研究平台,开展了富有特色的碳纳米材料研究工作,取得显著成绩,2011年立项批准为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目前团队正集中力量开展金刚石膜电极工业废水处理、高性能低成本锂电与超级电容器的产业化开发、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和装置开发,力争为四川、西部、乃至国家新型产业发展做出贡献。近几年,12人团队中8名教师晋升教授,2名晋升副处干部,3名晋升副教授,3名在职教师获得博士学位。(郭鸿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