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从根本上解决大小凉山彝区各种突出的贫困根源性问题,我省近日出台《大小凉山彝区 “十项扶贫工程”总体方案》及2014年实施方案。《方案》将解决大小凉山彝区哪些突出民生问题和长远发展问题?在工作机制和方法上有何创新?本报今起对彝家新寨建设、乡村道路畅通、农田水利建设、教育扶贫提升、职业技术培训、特色产业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构建、产业发展服务、卫生健康改善和现代文明普及等 “十项扶贫工程”进行解读。
2014年“彝家新寨工程”实施方案
计划投资100529.68万元新增投资15132万元建设彝家新寨247个,建设住房21197户极度贫困村和其它贫困村每村基础设施补助在原补助标准基础上分别增补100万元、50万元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彝家新寨建设村搬迁1005户4893人解决21197户农户用电问题
彝家新寨向海拔2500米以上挺进
《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总体方案》提出,加快解决10余万户群众住房困难和227个村极度贫困问题,每年建设彝家新寨200个以上。今年,新增投资15132万元,建设彝家新寨247个。
“就是要把彝家新寨建设作为加快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整体改善贫困面貌的重要抓手,开启彝区幸福新生活。”省扶贫移民局副局长刘维嘉指出,除了投入力度更大,今后将更有针对性、更具瞄准性。
随着彝区扶贫攻坚逐渐深入,彝家新寨逐渐向海拔2500米以上推进,向最贫困地区延伸。新形势下,建设重点因此调整。
根据《方案》,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以移民搬迁为主;海拔2500米以下的高二半山和沟坝河谷地带,以改善居住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培育特色产业为主。
“以海拔2500米为界,是因为这个海拔高度以上不适宜居住,以移民搬迁为主,以下则继续按常规推进。”刘维嘉说,调整使得建设更具针对性,把钱花在刀刃上。
建设重点对贫困群体的帮扶也更具瞄准性。《方案》强调,今后新寨建设要加强贫困村和贫困户帮扶。
刘维嘉介绍,具体而言,包括突出经济实用,根据经济发展和收入情况量力而行,避免脱离实际追求高标准高档次;优先解决居住条件最差的贫困村住房问题,尽快改善极度贫困群众生活条件;实行差别化建设标准和扶持政策,多措并举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建房困难等。
真金白银正向真贫倾斜。《方案》提出,极度贫困村和其它贫困村每村基础设施补助标准分别增补100万元、50万元。
刘维嘉表示,新寨建设瞄准最困难村、最困难户、贫困群众最紧迫事,正是精准扶贫机制的具体化,表明彝区扶贫攻坚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更能实现真扶贫、扶真贫。
连线
阿西夫体(喜德县尼波镇曲子洛村村支书):
我们是今年全县唯一实施彝家新寨建设的极度贫困村。全村126户大部分还住着木板房,且基本是危房。年初征求意见时,我们希望修社道,对房屋维修后进行风貌打造,提高补助标准。没想到,这些愿望都在《方案》里体现了。要不了多久,危房就将变新寨,大家很期待。
2014年“教育扶贫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计划投资75162万元,新增投资34637万元实施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43.9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为10.1万名在园幼儿减免保教费为高海拔地区10.4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取暖补助新建、改扩建12.39万平方米校舍建设5.13万平方米农村教师周转宿舍乐山3县(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标准统一提高到1700元/年/生
读书过程中能看到就业希望
教育扶贫提升工程及时回应广大彝区群众的期盼,着力解决彝区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去年底,大小凉山彝区有中小学和幼儿园1141所,在校学生51万人,专任教师2.2万人。但由于教育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目前仍面临较多的困难和问题:部分地方未成年人辍学及外出务工的现象较为突出;不少学校校舍、仪器设备不足,村小、教学点条件简陋;优质师资引不进、留不住,边远艰苦地方教师严重缺乏,教育质量难保障。
通过实施教育扶贫提升工程,旨在“巩固”普九成果,切实提高入学率、降低辍学率、提升巩固率,实现“法定条件应该读书的必须读书、该读完的必须读完、读书过程中能看到就业希望”基本目标。为此,该工程将从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完善“控辍保学”责任网络四方面,来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和巩固。
今年教育扶贫提升工程计划投资75162万元,原有安排40525万元,新增投资34637万元。“新增投资主要用于学校校舍建设、教师周转房建设和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提高标准。”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今年,教育扶贫提升工程的重点将围绕强化“控辍保学”责任,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乐山市马边县、峨边县和金口河区生活补助标准等5项工作进行。其中,为做好后三项重点工作,将分别新增投资2.4亿元、1亿元和637万元。
连线
吉色方森(昭觉县教育局局长):
大小凉山彝区贫困的“根子”在教育基础差。实施教育提升工程,是凉山彝区扶贫的治本之策。这一工程实施后,对于提升昭觉县教育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稳定教师队伍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扩大寄宿制学校规模,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对于控辍保学意义重大。我们教育部门一定要执行好政策,不折不扣抓好落实,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让学生和家长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充满信心和希望。
2014年“职业技术培训工程”实施方案
计划投资4400万元,新增投资2400万元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投入4100万元,比照我省藏区“9+3”免费教育政策实行大小凉山彝区免费职业教育,组织5000名彝区中职学生到内地就读,其余在市(州)内中职学校就读教学设备补助。新增补助峨边县职业中学购置教学设备费300万元
小班制教学免费培训彝区群众
“十项扶贫工程”的“职业技术培训工程”包括:鼓励彝区学生参加职业技术教育,注重解决学生读书看不到就业希望、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能力弱等问题;加强职业教育学校校舍建设,配备实训设施设备;落实补助政策,推动初中、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参加职业技术教育。利用职业教育学校资源,有意识地安排青壮年培训,鼓励和引导职业学校到乡村开展培训,送知识技能到彝区。
对此,省人社厅职建处处长过衍说,根据《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总体方案》要求,省人社厅正与省财政厅会商,借鉴“千名藏区群众职业培训行动”方式方法,拟实施一项关于彝区群众的职业培训行动,计划今年免费培训500名彝区群众,采用每班不超过30人的小班制教学。培训内容拟为创业培训或职业技能加创业培训,培训项目将根据当地产业发展、民族文化传承、劳动力需求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排。通过培训,使彝区群众具备基本的创业知识、技巧和能力,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使彝区群众达到上岗要求或掌握初级以上职业技能。针对当地职业技术培训可能存在的师资短缺困难,省人社厅将视情况安排内地师资到彝区授课。
除拟开展的彝区群众职业培训行动,目前我省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均全部覆盖大小凉山彝区13个县(区),包括正在实施的“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千名藏区群众职业培训行动”、“技师培训项目”等。这些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将对提升彝区群众职业技能水平,促进其稳定就业创业,改善民生发展等起到积极作用。
连线
单长庆(凉山州人社局职建科科长):
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对我们当地老百姓而言是一项真正惠及民生的举措。彝区群众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很强烈,中式烹饪、电工、焊工、摩托车维修、美容美发等项目,在这里都深受欢迎。但目前职业技术培训在当地也存在一些困难,例如一些群众对用汉语交流还存在障碍,希望在开展培训过程中,省级相关部门能协调懂双语的师资来支持我们。
2014年“卫生健康改善工程”实施方案
计划投资11101万元为彝区2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建设8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附属设施,建设村卫生室190个在全省卫生系统落实242人对口支援凉山州县、乡医疗卫生工作
打造“留得住”的医卫人才队伍
《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总体方案》及2014年实施方案,加大了对彝区卫生健康的支持力度。在实施方案中卫生方面有哪些特点?记者就此连线省卫计委民族卫生处处长梁志。
近年来我省彝区的卫生事业取得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彝区有医疗机构2998个,卫技人员达到6517人,彝区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较 2010年下降13.17%和10.22%。“此次制定的医疗卫生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结合了我省彝区的特点,重点在基本、基础和基层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既有针对性,又有操作性。项目实施后,更能让当地群众的健康更有保障。”梁志说。
在实施过程中,政府用于彝区新农合的资金达到1.52亿元,这是对群众享受基本医疗服务的根本保障,加上大病统筹政策和即将全面推开的大病保险政策,让群众有病就能治,告别“小病拖、大病扛”的状况。今年用于彝区公共卫生项目的资金达到0.86亿元,并在国家规定标准基础上每人补助5元。
今年计划投入1750万元,建设8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附属设施,建设村卫生室190个。在县级医疗机构建设方面,明确年内要全力推动彝区1个州级、2个县级区域中心医院和其他县级医院加快发展。这些医疗设施的建设,将让当地群众拥有良好的就诊环境。
梁志介绍,卫生人才历来是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方案》不仅制定了符合彝区实际的人才引进特殊优惠政策,还计划为彝区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招聘大专及以上医学毕业生206人。在向外招聘的同时,注重打造“留得住”的人才队伍。今年,计划扩大彝区定向医学生培养人数,定向学历教育计划培养185人。还计划对彝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岗位培训408人次。这些举措,将为民族地区培养和留住大量的医疗卫生人才。
连线
沙丹(美姑县新桥片区中心卫生院院长):
人才缺乏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我们片区有5个卫生院,按编制是8个人,但现在有4个卫生院仅有两名卫生人员,既要承担医疗业务,又要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此次实施的卫生提升方案,涉及保障群众医疗需求、加大基层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能全面提升彝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更能给当地各族群众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2014年“现代文明普及工程”实施方案
计划总投入81958.35万元其中新增投入52360.4万元首次实施文明新生活“二选一”工作,计划发放电视机、太阳能热水器共21713件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2058场建成1030个村广播室解决290个不通电农村小学学生听广播看电视的问题建设社区书屋195个
干部带头移风易俗树立新风尚
由于历史、贫困、教育等诸多原因,彝族群众中还存在有偿婚姻、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陋习。省民族宗教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因历史上形成的陈旧观念根基太深,在今天这些观念已经成为制约民族繁荣、地方发展的一大障碍。
“彝族群众有好客的优秀传统,但如果贫困户用借钱、赊账的办法招待客人,无论政府采取‘输血’还是‘造血’式帮扶,都很难走出贫困。”这位负责人认为,《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总体方案》专门设立了“现代文明普及工程”,把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放在重要位置,这非常值得期待。“方案提出健全‘村规民约’,这种群众自治的方式,不失为加快移风易俗的有效方式。我们将指导基层建立激励和处罚机制,努力营造彝区群众除陋习、树新风的社会氛围。”
为加快在群众中树立勤劳节俭、清洁卫生、喜事新办、厚养薄葬的新观念、新风尚,《方案》要求加快推进公共文化馆、广播村村响、电视村村通等建设,并落实责任单位、明确年度任务。“现代文明普及工程”预计今年总投入8亿多元,其中新增项目达5亿多元。
实施电视机、太阳能热水器“二选一”工作,是新增的特色“礼包”。在继续为“彝家新寨”项目中每户免费发放“四件套”的同时,从今年起实施“二选一”工作,首批发放电视机、太阳能热水器21713件,为丰富山区群众的精神世界,过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搭建了基础。
针对陈规陋习在部分彝族干部中也存在的情况,强调“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把解决突出社会问题作为彝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项重要内容”,成为《方案》的一大特点。这位负责人认为,地方党委、政府要拿出更大决心、加大问责,把违反规定作为一条“红线”严肃处理,视情节给予干部降级、免职处分,绝不姑息。
连线
李川玺 (共青团凉山州委彝族干部):
现代文明普及、教育扶贫等,都是家乡群众真正需要的,盼望政策能够及早落实,让家乡的青少年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青少年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作为民族干部,我也要带头做健康文明新生活的宣讲员,传递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用自己行动为家乡的变化做出努力。相信在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群众的生活将一天比一天好。
聚焦最突出矛盾 从根本上解决彝区民生问题 ——关注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上) -
成都12:57 07.05.2014 人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