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实施当年完成 广安办民生实事有“硬杠杠”

06.02.2014  09:07

        1月17日,广安市岳池县花园镇桑树垭村,79岁的村民王畅荣趁着晴好天气,和老伴一起将腌好的香肠挂出来“敞敞风”,只等着在外打工的孙儿孙女带着重孙们回家过年,“这次我得好好看看他们”。

        王畅荣5年前患白内障失明。2013年,广安市将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纳入自办民生工程。王畅荣去年6月接受手术,重见光明。得益于这一政策,去年广安有1674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像王畅荣一样重见光明。

        据统计,2013年,广安用于民生事业的支出达到114.3亿元,占全市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同比增加近2个百分点,首次突破70%。

        走访+民情卡:

        民生项目按老百姓的心愿办

        “有了日处理能力500吨的污水处理厂,我们终于用上放心水了。”1月15日,记者来到广安市邻水县八耳镇,说起镇上刚竣工不久的污水处理厂,该镇居民李平难掩兴奋。

        八耳镇地处大洪河中上游,由于农村生活污水习惯性随着水沟、管道直排到河里,日积月累,致使河水污染严重。2012年10月,广安市在面向老百姓征集次年民生工程项目时,按照当地老百姓兴建污水处理厂的意愿,将该项目列入2013年自办民生工程序列。

        “作为邓小平同志的家乡,广安在改革发展上要走在前列,民生改善更要一马当先。”在广安市委书记侯晓春看来,感恩伟人,最重要的是办好民生大事,让城乡居民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每年10月初,广安市、县两级民生工程项目信息收集员就深入乡村、社区等展开走访,发放民情民意信息卡,了解、收集群众最迫切的民生愿望。各级政府网站开通民生工程征集专栏,建立QQ群和微信群,公开向社会征集下一年度实施项目。

        “以去年自办的13项民生工程为例,收集到的意见就有上千条。”广安市惠民办主任刘贤述告诉记者,市县两级惠民办从中梳理出重要意见100余条,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和“尽量不与省定民生项目相重合”等原则,最终确定13个民生项目,包括新建乡镇垃圾处理站、整治乡村烂路、救助贫困大学新生等,民生工程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广。

        广安民生工程建设有道“硬杠杠”——当年实施,当年完成。“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我们每两个月就会‘倾巢而出’。

        邻水县惠民办主任杜春木介绍,该办工作人员每两月中就有15天在乡村民生工程建设一线“督工”。市惠民办则每两个月就到6个区县抽查“督导”。刘贤述告诉记者,广安专门成立惠民办的用意便在于此,“民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有专门机构来做信息收集和协调调度的工作,同时肩负起‘督查’职能,让惠民真正落到实处。

        开源+节流:

        新增财力八成用于民生

        早上到文体活动中心舒展筋骨,白天种点庄稼、喂喂猪,和“院友”们摆龙门阵,晚上则聚在一起看电视……聊起自己的老年生活,广安区大安镇敬老院五保老人刘兴贵乐呵呵的。

        去年大安镇投入6万元,在原敬老院的基础上建设养猪场、安装天然气等,实现了“五有”改造,即有农副业生产用地、有养殖场所、有沼(燃)气、有文体娱乐设施、有免费有线电视,敬老院成功提档升级。

        这样的乡镇敬老院已有140余个,占广安市乡镇敬老院的80%以上,“去年我们在改造上投入1300余万元,今年将继续推进,最终实现全覆盖。”刘贤述说。

        2013年,广安在完成省上下达的民生工程项目和自办的13项民生工程项目上,共投入省、市民生工程资金63.45亿元,比上年增加9.75亿元,增长18%。其中,市本级拿出4.03亿元。仅投资建设35个乡镇污水处理站一项,投入就超过1亿元。对于财力并不强的广安来说,如此大手笔办民生,资金如何解决?

        侯晓春告诉记者,除确保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民生、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加大对民生领域的倾斜力度等常规手段外,广安在“节流”上作了不少新文章。去年初,广安市成立市委财经领导小组,规定凡市本级50万元以上的大额支出均须报市委财经领导小组集体研究;使用工业、农业、商贸、金融、旅游等专项资金超过50万元的亦须审定,确保专项资金优先用于民生领域。与此同时,广安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年初预算公用经费支出压缩2%,压缩资金全部用于民生领域。

        本报记者 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