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零”再出发 成都如何起步?

08.01.2015  02:21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张守帅 刘莉)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1月7日,成都市委经济工作会召开,会上抛出一个现实课题:成都2014年经济总量有望踏上万亿级平台,在发展迈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再出发。

再出发,意味着要以“归零”心态,消除不适应新常态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清除固步自封、不求上进的自满思想和浮躁情绪。

高端起步的成都,怎样在2015年聚集发展新动能,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一:做大成都“底盘

投资、消费、出口,被誉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成都代市长唐良智在会上提出一个观点,投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盘,底盘决定车身大小,决定车载吨位。稳定投资总量,是“稳中求进、统筹发展”的根基。

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成都依然有较大的投资空间。从现实看,北改工程、天府新区建设、棚户区改造、重大产业转型升级等,均存在较大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成都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还不够理想。”成都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礼说,一方面要挖掘存量潜力,提高投资效益,另一方面更要全力招商引资,做大增量。

不过,成都投促委主任姜斌坦陈,随着国家要求各地全面清理已有的各类税收等优惠政策,拼政策已行不通,招商工作压力大。“一年工作量平均到每天去,早上一睁眼,又是十多个亿的任务。

成都要求抓紧储备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达产一批重大项目,形成欣欣向荣的建设局面。姜斌说,成都正转变招商服务理念,以前招商部门只跟到签约阶段,现在要继续跟下去,做好相关服务工作,直至项目开工。

关键词二:不做创新“花瓶

新常态下,新的增长点怎么培育?答案是,创新驱动。

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府新区规划建设成都科学城,各区(市)县大力开展创新驱动发展试点示范,成都确立了实施差异化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策略。

成都市侨办主任蔡晓军举了一个例子,美国斯坦福大学是科技企业的摇篮,学校周边聚集着大量大型风投公司,许多教授也因而创办了企业,进行科研成果转化,那里也因此充满蓬勃活力。

他言外之意,协同创新非常重要。据统计,成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本地转化率不足30%,四川大学只有百分之十几。成都2014年出台了“蓉十条”,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强调企业跟高校对接,属于传统思维,为什么不让科研人员自行成果转化,把他们变成企业家?”与会人员认为,有钱的口袋与智慧的脑袋相结合,就有望形成新的产业,甚至新的增长点,但这有个先决条件,创新示范区也必须是资本特区,脱离了资本,创新就是花瓶。

关键词:寻找热点“事件

成都市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就是要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发展方向,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先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高端产业体系。

成都不仅强调发展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还特别强调了积极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和线路,把旅游业打造成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这也对省委经济工作会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新部署做了回应。

会上披露的一组数据,引发热议。成都旅游接待量达1.8亿人次,人均消费量却仅有1600元,于是形成了关于成都旅游的一问:“除了住宿跟门票,外加品尝点小吃,游客还能留下什么消费?

成都要有新的消费热点“事件”。都江堰市委书记张余松对此感触颇深,长期以来,都江堰观光游的形态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而且受制于季节。他认为,“通过载体和项目,才能让游客感受和体验到文化,光靠听和看还不行。

2014年,成都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3750万人次,进入全球机场前40强。“普通乘客尤其是72小时过境免签的游客,能双流刹一脚,那可真能形成巨大的经济增量。”周先毅说,双流已经有了一个较好的旅游产品方案,在机场旁、江安河畔兴建一个24小时的“不夜城”,满足“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这个项目最快两年内见成效。

关键词:告别龙头“单打

成都市相关领导表示,迈上万亿级城市台阶后,成都要想进入全国城市第一方阵,靠“单打独斗”行不通。

成都市委判断,尽管成都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但与广州、深圳等先发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身后紧跟的城市相比,竞争十分激烈。依托城市群和经济圈抱团发展,也将是成都发展的新常态。

成都有巨大的城市群腹地作为依托,这是优势。”成都天府新区管委会主任毛志雄认为,成都应发挥龙头效应,带动成都平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建设建设,多向多维度汇聚发展资源,才能在全国城市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同样,这也是省委“多点多极支撑发展”对省会成都带头带动作用的要求。记者发现,加快推进成都平原城市群同城化,写入了成都2015年经济工作的部署。

链接:成都市2015年城市新脉动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东风神龙成都乘用车、新筑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一汽大众四期、京东方扩产、英特尔骏马等重大技改扩能项目。强化春熙路、骡马市、建设路老服务业聚集区建设。

重点领域改革——探索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市属国有企业分类管理与评价。发展“农业共管制”、“大园区+小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方式,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

创新驱动——规划建设成都科学城,新增科技型企业1000家。新增科技企业孵化载体15万平方米。

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深入推进“北改”工程,全面完成远郊县市“三无”院落整治。力争成渝客专、成安渝高速建成,确保第二绕城高速公路东段通车,确保大件路外绕线、成温邛快速路、五洛路等建成通车。开通更多国际客货直飞航线。

宜人成都——大力开展市容市貌治理,开展大气雾霾治理,中心城区新增公共绿地10万平方米。

民生福祉——实施城乡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分圈层统一。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国家级试点,推进文化北城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提高标准化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