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础壮产业 回乡扶贫见真情
□陈语乔 特约通讯员 王晓林
“这可是我们村的‘致富树’,得好好管护。”4月9日上午,在大竹县蒲包乡前进村的核桃种植基地里,该村第一书记蒋尚伸正在与村“两委”干部一道查看核桃的长势。
“我对这片土地有感情!”蒋尚伸是土生土长的蒲包乡人。2016年9月,当得知他所在的单位审计局要选派一名同志前往前进村担任第一书记时,他主动请缨,回乡任职,朴实的想法就是要建设家乡,帮助父老乡亲早日脱贫奔康。
办好实事强基础闭塞小山村变“四好村”
前进村地处海拔800余米以上,自然条件恶劣,全村202户762人中有贫困户52户、163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2.3%。
蒋尚伸一到村,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起早贪黑走村入户,详细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会同乡村两级,共同商议前进村基础设施建设。
“蒋书记是个实在人,整天骑着摩托车,无论晴天雨天满村跑,帮我们村干了很多实事哟!”提及蒋尚伸,年过七旬的二组村民李大珍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近年来,前进村硬化村内道路10公里,并打通该村到五峰山森林公园的道路;新建蓄水池3个,新建自来水管网5万余米,家家户户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全面实施“一户一表”改造工程;网络电视全覆盖;完善了村文化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广场设等功能设施。
如今,前进村这个昔日信息闭塞、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小山村,已变为人和、村美、业兴、家富的“四好村”。
真帮实扶赢民心打通干群“连心桥”
2016年9月,蒋尚伸在入户走访途中,偶遇一学龄儿童在家玩耍……通过打听,孩子名叫刘壹庶,父亲去世多年,母亲改嫁,与年迈的爷爷刘仁贵一起生活。当得知刘壹庶辍学后,蒋尚伸径直就去了蒲包学校,敲开了校长的办公室。
半个月后,刘壹庶终于顺利入学。听着孩子的读书声,刘仁贵老人满含泪水拉着蒋尚伸的手说:“蒋书记,有什么事我还找你……”
“在村上工作,只有跟群众心贴心地交朋友,才能真正掌握他们的所想所盼。我是带着责任下去开展工作的,必须要得到群众认可、信任,真正地解决群众的难题。”蒋尚伸这样说道。
今年71岁的老党员张定合,妻子患有乳腺癌,从大竹县人民医院转院到重庆西南医院治疗。由于没有开具转院证明,按照新农合规定,回来报不了账。本就困难的家庭为这笔沉重的医疗费焦急万分。蒋尚伸得知此事后,立即到医保局咨询相关政策法规,补齐手续,最终按政策报销了住院费用。当拿到报账资金时,老两口满怀感激。
多轮驱动兴产业铺就奔康“致富路”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如何打破前进村发展致富的瓶颈,一直是蒋尚伸思考的问题。前进村土地坡度大,种不了水稻,在家青壮年劳力少,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不高。
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后,前进村按照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的发展思路,规模发展核桃430亩,实现了全体村民全覆盖,亩产值将达到5000元,预计收益21.5万元;种植山楂50亩,可吸纳40余户群众就近务工或土地流转,人均可增收2000元以上。
与此同时,依托大竹县博森种养专业合作社,种植红心猕猴桃20亩、发展规模上万只的跑山鸡场1个。贫困户和村集体以土地、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按6:3:1的比例进行利润分配,实现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蒋书记思路活,点子多,听他的准没错!”已经脱贫的村民蒋必孝一脸感激,去年卖竹笋挣了2000元,4头生猪卖了1.5万元,10只土鸡卖了1000元,养鸡场分红500元,在山楂基地务工3500元,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
“接下来,我们还准备扩大山楂种植面积,联系并扩大销路,发动更多的群众参与种植,促进持续稳定增收,逐步致富。”看着各种产业蓬勃发展,蒋尚伸对前进村的美好未来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