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 “造血” 功能才能让扶贫“一劳永逸”
4月22日到5月7日,按照省委统一部署,部分省领导分别前往泸州、广安、阿坝等联系点督查调研扶贫开发工作。他们走访贫困户,与村民代表座谈,了解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情况和致贫原因,听取群众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强调要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实施好精准扶贫,提高贫困人群的经济收入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强扶贫对象的“造血”功能,整合各种资源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据《四川日报》,5月12日)
说起扶贫攻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然而,如何既能将贫困户扶起来,又不会出现返贫现象,考验着每一位帮扶干部。之所以四川省领导在这次调研扶贫工作上,提出要增强扶贫对象的“造血”功能,其言外之意就是要通过改变自身的赚钱致富能力,达到逐步走上奔小康的幸福之旅。
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到,在以往的个别扶贫攻坚工作中,虽然有成绩,但也有着诸多问题。比如,被帮扶的贫困户,在帮扶期间内,很快就能达到脱贫的效果,但帮扶的“有效期”一过,很多贫困户就又“两手空空”,好像又回到了原始的“旧社会”一样。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帮扶措施和手段还停留在“输血”上。“血液”输送时可谓营养丰富,各种看望、慰问等等蜂拥而至,在这种语境下,贫困户想不脱贫都难。
这种帮扶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虽然在短时间内达到了脱贫的目的,但因为其自身的观念、能力等均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和得到彻底的改观,其“造血”功能没有得到强化,最终难免会走回贫困的老路上来。
而要想让帮扶的效果“一劳永逸”,唯有从各方发力,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提高其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对于政府而言,就是要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诸多的政策支撑;对于帮扶干部而言,一方面就是要宣传好这些政策,引导贫困户能够有机会充分享受这些政策所带来的好处和实惠,另一方面就是要在扶“志”方面狠下功夫,鼓励贫困户有脱贫的勇气和志气;对于贫困户而言,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主观能动性,才是脱贫的关键,俗话说得好“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
总的来说,不管是通过哪种方式,只要能增强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才能让扶贫工作取得“一劳永逸”的可喜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