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
激发实体经济创新活力
创新是国家振兴之源、强盛之基,是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进一步激发实体经济创新活力,要加快顶层设计后的政策落地,为实体经济营造‘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环境。”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宿迁广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利平等7名代表提出建议,要围绕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集中突破,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知识产权保护等引导政策,提升我国产业经济的竞争力。
创新对提升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当前我国科技资源投入过于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建议国家加大在中西部地区布局的力度,特别是在有条件的中部地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说。
近年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其中一个成果就是平台经济的发展。丁烈云代表说,我国在物联网平台与移动支付平台等技术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甚至是领先水平。接下来要继续建设专业化的制造、建造创新服务平台,通过服务建造、服务制造来形成一些新的业态。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金融和实体经济是共生共荣的关系,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立业之本,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应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相关政策,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丰富直接融资工具,实施更加精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政策与财税支持、金融服务良性互动。
目前,资产负债率偏高、融资难融资贵仍是实体经济的痛点。全国人大代表、三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舒健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针对企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全方位改革,金融机构、有关部门要支持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解决企业短贷长投、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富有国际竞争力的涉外金融税收体制能便利和活跃涉外金融活动,有助于经济主体以较低的成本使用国际金融资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局长金鹏辉等建议,在符合我国税制改革方向和国际惯例,以及不导致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前提下,可考虑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或者在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过程中,先行试点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关的涉外金融税收改革。
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
良好环境是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前提和有效保障,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降低企业成本、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推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汇聚到发展实体经济的大潮中。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产业发展集团威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质量部制造运行监管赵伟认为,企业经营环境存在的问题,当前主要表现在制造成本上升。“要切实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建议尽快落实2018年继续减税降费1.1万亿元的相关政策,尤其注重与实体经济相关的税种;尽快落实报告中提出的降低企业五险一金的相关政策,使企业轻装上阵。”赵伟代表说。
“假冒伪劣产品对企业冲击很大,造假贩假的违法成本很低。”全国政协委员、权健集团董事长束昱辉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是对发展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
“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更好发展实体经济,还得让企业家对发展环境放心。”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经济系主任杨德才建议,继续加大减免中小企业税负的力度,让实体经济真正能轻装上阵。同时,营造良好的营商氛围,培育新时代企业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