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张志鹏:我校对四川园艺产业的影响
【人物小档案】张志鹏,1947年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园艺系,1951年毕业留校工作,1978年,担任四川农学院园艺系系主任,教授,1992年退休。
1947年我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当时农学院共有农学、林学、牧医、蚕桑、农化、农经、植保、园艺八个系,院长是彭家元先生。
我们进校时园艺系的系主任是留学法国的有名的园林学家李超然先生。李先生对人非常和气,工作认真,在园林方面作出了很多成绩,而且在园林方面很有声望。同时系里还有一个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张文湘先生,他回国时从美国引进了三个柑橘品种——脐橙、血橙、夏橙。当时我国的柑橘品种十分单一,橙类只有甜橙,这三个品种的引入对四川乃至全国都有很大影响,脐橙、夏橙、血橙的引入使得我国在甜橙方面有一个大发展。脐橙与我国的甜橙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果顶上有一个脐,其实是一个不成熟的小果子,另外这个品种没有种子而且质嫩、味甜。很快,脐橙在江南、华南一带也发展起来。系里还有一个留学美国的刘佩英老师,是研究蔬菜的,回国后,她在蔬菜新品种、种子质量的提高以及产量的提高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1951年我毕业留校在园艺系工作,在学校当了半年助教后,按学校规定新来的助教要下基层锻炼一年,系主任李超然先生就把我下放到金堂柑橘试验场当场长。这个柑橘试验场全名叫四川大学柑橘试验场,在成都金堂赵镇,一共有20多亩,这里主要是农学院园艺系的学生进行实习的场所,每年冬天学生会在这里学习对于常绿果树的管理,如:修剪、施肥、除虫等。1950年以后,除学生冬季实验以外,金堂柑橘试验场还担任了脐橙、血橙、夏橙的培育及推广,每年大约有8000——20000的苗木得到推广。后来我离开了试验场,试验场就移交给四川省农业厅管理。
1952年院系调整,川大园艺系大部分人分到西南农学院,只留下了我们一共五个老师,被分到农学系成立了一个果树组,张宗物老师任组长,李大福和张宗物老师主要负责果树教学,程宜春老师讲授蔬菜栽培,张义高老师和我主要在农场工作。
1954年农学院筹备独立建院,由杨开渠教授任四川农学院院长。迁到雅安独立建院后,当时学校只有三个系——农学系、牧医系、林学系,另外还有外语组、体育组和基础课组由教务处直接管理。农学系里包括了很多组,像园艺组、农化组、农经组、植保组、植物生理组、气象组等等,园艺组只有5个人,1956年我被调去教学设备科做行政工作,果树组那边有什么需要,我也会去兼职上课。1958年,学校开始扩大,逐渐新增专业,我被调回农学系筹建果蔬专业。这时的师资、场地、学生数量都逐步增加,来自各地的一些年轻同志先后分来专业也为整个专业带了活力,由于专业的建立,原来的果树组扩大到两个教研室——果树栽培教研室和果树育种教研室,果树栽培教研室中又分为果树加工和蔬菜两个组。1959年开始招收第一班果蔬专业学生,这届学生的学习氛围、学习热情都很高,学生质量很不错,毕业后,分出去的毕业生在许多方面均有贡献。1962年停招两年,1964年又继续,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在文革中我们被下放到军垦农场,学校已经散乱了,正常的教学工作无法进行。文革结束后,我们回到学校,开始开办短期训练班,最初招收的是各地县的技术干部,共办有果树训练班、果蔬训练班。直到1977年才再次开始正式招生。
由于学校的发展,后来农学系的各组也先后建系,发展为园艺系、农化系、农经系、植保系等等。1977年,学校决定设立园艺系,并将农学系茶叶组合入园艺系成立茶学专业,当时系内果蔬专业共分了四个教研室,分别是果树教研室、蔬菜教研室、果树育种教研室、果树加工教研室,茶叶专业有制茶教研室、茶叶栽培教研室。1978年,我任园艺系的系主任。
从果蔬专业的建立到园艺系的成立,组织不断扩大,教学任务也越来越多,来自各个高校分配的青年教师也越来越多,大大的增强了教学和科研力量。从1958年以后先后来校的青年教师刘远鹏、张光伦、邓继尧、林艺、王大华、张彦书、邓国涛、李能芳、曾伟光…以及来自林学和农学的苟剑英、龚凫羌等同志都先后担任了较重的教学任务和许多科研项目,正是有了他们的参加和努力,才使园艺系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壮大。
自从果树组并入农学系以来,我们的教师,除了教学,还给四川果树、蔬菜的生产、科研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在此期间,我们开展了四川果树资源调查。1952年,由李大福先生带上一批同学到阿坝州、汶川县进行调查,发现汶川一带气候冷凉、干燥,十分适合苹果的生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回校后李大福老师和张宗物老师向农业厅建议将汶川作为苹果的发展基地,农业厅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同时,我们把从北方引进的三十几个苹果品种放到汶川建立了良种基地,表现很好,其中表现最好的是麻皮苹果。从此,汶川苹果很快地发展起来。
1963年前后,我们还先后调查了金川、泸定、汉源、苍溪的梨树资源,发现金川、小金一带的梨品质、产量都不错,特别是金川雪梨很有名,产量高,品质兼优。此外,我们在金川发现了一些新的品系,后来我们把在金川发现的新品种和新品系引回学校培育,再送回金川发展。在研究芽变品种的同时,我们与金川合作发现其中一个很好的品种——金花梨,这种梨果形大、产量高、成熟晚、香气浓、肉质细、含糖高、品质特别好。后来,我们将金花梨带到汉源试种,在汉源金花梨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到现在汉源都还有不少金花梨。后来,四川省科委还委托我们做了整个四川梨树的资源调查,历时三年,把四川整个梨的资源都调查清楚了,最后出版了《四川梨志》,并获得了四川科技三等奖。
园艺系自77年建系以来,教师多了,教学和科研也更加完善和深入。教师除了搞好教学,还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在果树的柑橘选种、苹果芽变选种、梨的资源调查和选种、猕猴桃栽培、草莓的栽培等方面;蔬菜的西瓜新品种选育、番茄新品种选育方面;以及茶叶的栽培、制茶方面都为四川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四川梨志》编委会终审会上全体编委合影(张志鹏:后排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