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公里人工天河 引水都江堰 解渴433万人

06.05.2014  11:38



毗河供水工程灌溉区域示意图。  制图杨仕成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建设签约,西水东调将惠及成资遂3市的7个县(市、区)

由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8个城市组成的成都平原经济区,集中了全省40%的人口,经济总量占全省60%,是西部自然禀赋最好、人口密度最大、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8城一体,绝不仅是共用区号“028”。无论是联防联控治霾、金融同城、交通一体还是今天我们聚焦的“西水东调”,越来越多的区域经济、民生领域的合作将更深刻地影响8城人的生活。

今日起,华西都市报推出“8城一体,聚焦成都平原经济区”系列报道,将视线瞄准成都平原经济区的重大民生事件,并将深入解读这些事件给8城人民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5月5日上午,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建设签约仪式在资阳举行,标志着这一重大水利工程进入全面加快建设阶段。工程投资66.35亿元,建成后,一条156.3公里长的人工天河将横亘川中平原,与沱江并行流淌。

展开地图,四川盆地中央,一片沱江以东、涪江以西的广袤大地,处于两江分水岭上,如鱼之脊背,身陷十年九旱的艰难中。这片土地涉及成都、资阳、遂宁3市的金堂、雁江、简阳、安岳、乐至、安居、大英7个县(市、区),约433万人。

一期工程将延伸各类分干渠和支渠旱区变水乡

20条小河留住“乡愁

资阳市乐至县是川中老旱区,逼出了姚四海这样一名民间传奇“找水农民”,他从15岁开始,用了60多年时间,徒步上万里找水。

很多人对水的渴盼,都像姚四海一样深切。谈起2007年的罕见旱情,乐至金顺镇通行村村支书蔡华记忆犹新,当年春旱接伏旱,180多天无雨。“油菜、小麦大面积减产,插秧的时候没有水,农民只好到干土地里挖坑栽秧。生活用水要到三四公里外的山崖接水。

如今,让蔡华津津乐道的是,数年之后,一条大河将从村里淌过,这条河便是毗河供水工程的主干渠,而且不远处还将出现一个大湖泊。

跟江南水乡一样,镇上小河环绕,绿树成荫。”在蔡华眼中,毗河供水主干渠延伸出来的每条支渠就是一条弯弯的小河,新修的水库是宁静的湖泊,旱地将成为水乡。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期工程将在总干渠上延伸各类分干渠和支渠,总共20条,有1至2米宽的,也有几十厘米宽的,像小河穿过田野,遍布7个县(市、区)各个村落,主要解决225万城乡居民生活用水。

取水枢纽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引水流经处

享“水源地”待遇

毗河供水工程的取水枢纽位于新都区苟家滩,这也是一期工程中首批开建的项目,目前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

新都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在苟家滩修建拦河闸、堤防工程拦水,使水流可控,枯水期达到蓄水、引水的目的,防止自然回水对河道周边的浸没影响,并修建引水闸将水引至旱区。

引水将用于资阳、遂宁及成都的农灌、生活和工业用水,因此需要高质量保证水质安全。”该负责人说,引水流经处将得到“水源地”同等待遇的保护。

新都苟家滩枢纽引都江堰灌区水后,在新都木兰山将开挖400米长的涵洞。引水从地下涵洞流经,避免沿途生活污水等各类污染,随即引水流经青白江、金堂,再流入久旱的资阳、遂宁。

污水处理厂也专门为该水利枢纽改道,我们专门重新修了排水管网,跨过苟家滩排入下游,以保证污水不会进入枢纽上游。”该负责人称,对工程沿岸相关方来说,今后沿岸严禁设置任何新的排污口,对已有老的排污口加强治理,做到污水不下河,两岸芦苇荡漾,水生植物和鱼类健康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