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脱贫贫困村得水得产业

24.08.2015  09:15

□欧欢  刘铁
      “高永支渠今年10月底就能建设完工,来水不愁,我准备再把村里剩下的两口堰塘也承包下来养鱼!”8月13日,在大英县通仙乡高山村,村里的养鱼大户钱志兵一边向自己承包的鱼塘内投放饲料,一边兴奋地谋划着扩大养鱼规模。
        作为省级贫困村的高山村曾因缺水而使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原来的高永支渠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建的,年久失修,上游来水量一大,很多地方都被冲垮了。”村支书吕荣然说,年年垮、年年修的渠道让村里790亩地成了“望天田”,两口堰塘也因得不到补水时常干涸。
        今年3月,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进村开建,投资2365万元对高永支渠进行整治扩建,这让高山村看到了产业发展的新希望。8社的吕伯源常年在外打工,得知渠道扩建的消息,7月份便返乡修建圈舍,发展起了土鸡养殖产业。“还有客商进村准备承包100多亩地种植九叶青花椒,看重的便是村里不再缺水。”吕荣然乐呵呵地说。“大英县属于都江堰灌区的渠道末端,为了让贫困村早日脱贫致富,我们积极向上争取的续建配套项目,总投资1.78亿元,建成后控管面积可达8.55万余亩。”记者从大英县水务局了解到,其中扩改建的高永支渠全长21.6公里,渠道沿线将途经全县12个重点缺水贫困村,还配套修建了10口蓄水池、9个山平塘和整治了6节石堰,水利扶贫的效果显著。
        这是遂宁市大力实施水利扶贫的一个场景,产业因水而活。贫困人口也因有水有了幸福感。在射洪县瞿河乡板板桥村,230余户村民都实现了自来水入户,村民只需支付少量的入户费,其余主管网修建由国家项目支出,就能喝到“放心水”。如今板板桥村的贫困户已由2013年的80余户,减少到如今的27户。
        射洪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十二五”内总投资1.328亿元,共建设42处集中供水工程、5处管网延伸工程、141处分散供水工程,解决了全县25.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还覆盖了全县30个乡镇38个贫困村的8500余贫困人口。
        遂宁大力实施产水配套、饮水安全、水源保障等多项扶贫行动,全市重点规划的安居区三仙湖水库、武都引水二期(射洪)灌区工程等“六大水利工程”也在同步顺利推进。未来的“十三五”,全市将加大水利扶贫力度,加快贫困地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贫困地区的群众生产有水用、生活有水喝,加速实现引水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