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四川师范大学“诊断式”培训促地震灾区管理示范学校建设

17.12.2014  18:24

   [编者按] 2011年5月18日,新华通讯社主办的《高管专供信息》(教育专辑,第10期)登载了《四川师范大学“诊断式”培训促地震灾区管理示范学校建设》一文,文章对我校积极开展灾区校长培训,服务灾区教育发展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报道,现转载此文,以飨读者。

 

四川师范大学“诊断式”培训促地震灾区管理示范学校建设


  本刊讯 为期四天的四川省地震灾区管理建设示范学校校长培训班日前在四川师范大学开课。这是继去年在完成对39个国家级重灾县(市、区)全部2525所中小学校校长的培训之后,重点对12个省级重灾县(市、区)全部1594所中小学校校长展开的培训。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高林远说:“经过去年的培训,灾区学校的管理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受到省委省政府和教育厅的高度评价。同时,灾区学校在管理教育教学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而本次培训就是要检验去年的培训效果,通过管理示范学校建设,促进灾区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提升灾区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本次培训在去年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的基础上,采用全新的、更富挑战性和实战性的方式进行培训。四川师范大学分管培训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唐尚朴率领专家团队在去年的基础上,制定出以专题讲座、分组交流、学员答辩、专家点评、学员评分和专家评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诊断式”培训教学计划。

  同时,学校组织学员们观看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在国防大学所作的《四川:从悲壮走向豪迈》形势报告录像,在学员中产生热烈反响。刘奇葆的报告分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科学发展三个方面,以翔实的资料、客观的陈述、精辟的论断,科学回顾了我党领导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的光辉历程,深刻揭示了创造人类抗震救灾史上伟大奇迹的真正原因,科学描绘了四川在科学发展轨道上推动跨越发展的美好前景,是一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精彩报告,是一堂丰富生动的形势政策教育课。

  绵阳市塘汛小学巩军文受校长委托在会上作了《抓住灾后重建机遇    实施精细化管理    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专题汇报,并用ppt进行了现场展示。在“5•12”地震后,塘汛小学坚持“软硬兼施促发展”的策略,紧紧抓住灾后重建机遇,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断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努力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学校以“生命教育”为理念,以“培孕性灵,成全生命”为核心,做到“硬件过硬,软件不软”,坚持“通过三个打造,实现三方发展”的策略,即:打造教师团队,打造灵动课堂,打造校园文化,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三方和谐发展。

  塘汛小学的专题汇报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塘汛小学倡导的生命教育,回答了教育是什么、让学校教育回到了教育的本真,学校推进的特色学校建设措施落到了实处。

  “通过去年的培训后,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理论。此次与其他学校交流,获得了不少好经验。”“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孩子们心灵的深处。”……灾区校长们欣喜地讲述着他们的收获与感悟。

  成都市石室白马中学校长李贤中说:“作为一所四校合并的灾后重建学校,正在努力建设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充分利用石室中学的优秀教育资源来提升我们的教师水平。学校鼓励老师构建有生命的课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同时,学校制定了校园文化的推进策略,秉承百川文化精髓,绽放缤纷生命风采,积极打造多样的校园文化。”

  灾难不仅仅会造成物质方面的损害,更会给人的心灵带来创伤。相比物质的毁损,心灵创伤的影响也更为深远。所以灾后重建不仅要重建家园,更为迫切的是灾后心灵的重建。都江堰市顶新新建小学校长王华群对此深有感触,她说:“5.12地震后,温总理两次亲临学校看望和关心孩子们,还写来亲笔信鼓励全校师生。顶新新建小学特别注重心灵重建工作,在高校与社会各界的援助下,师生已走出了地震阴影。我们必须从拯救师生的心灵做起,才能够给学校和社会带来希望。”

  如何健全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如何提升学校管理能力,这也是校长们谈论的最多的问题。北川擂鼓八一中学是军队援建的唯一一所民族中学,据估算,学校现有设备水平比以往整整提升了20年以上,如何管理好新学校成为一个挑战。校长刘应琼介绍说:“目前,学校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精细化管理制度,明确了从行政领导到老师各个环节之间权责明晰的责任制,同时实行使用培训一体化的策略,让每个老师既能熟练使用设备,又保证设备的安全。”

  路漫漫其修远兮,灾区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这需要学校管理者们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四川师范大学校长周介铭指出:“希望学员们在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分享和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针对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加深对教育发展规律的思考和认识,从而推动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