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奇百怪“异宠”引入国内 外来物种暗含多重风险

19.01.2014  18:08

新华网南宁1月19日电(记者 何丰伦 黄浩铭)从凶猛的食人鲳、拳头大的非洲大蜗牛、直径12厘米的智利大蜘蛛,到近期南宁查获的1厘米长的德国大蚂蚁……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这些在正规宠物市场上难觅踪影的外来物种却在网上热销,成为不少人眼中的“异宠”。

异宠”千奇百怪 进口品种“本地化

不久前,南宁检验检疫局、南宁海关在南宁邮件处理中心对一批入境邮件进行查验时,发现来自德国的一份邮件里面装着50支长约10厘米、口径约2厘米的试管,试管底部盛装约5毫升透明液体,两头均塞上粉红、黄、白、蓝色的棉花,剥开试管中间段的黄色封口胶,他们发现每个试管里,都装有一只爬行的“宠物”蚂蚁。

这已经是南宁关检人员一个月内第二次从入境邮件中检出德国大蚂蚁,据了解,这些大蚂蚁都是国内买家作为宠物来购买的。

在淘宝网上搜索异宠、蜘蛛、青蛙、蜥蜴等关键词,网页上就会出现数千个商品,汇集着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蜘蛛、蛙类、蜥蜴,其中不少商品的简介上标注着“进口”“亚马逊”“智利”等字眼。

记者在其中一家双皇冠网店主页看到,店里主要销售各种蜘蛛、两栖动物以及用于喂养这些动物的蟑螂幼虫、大麦虫、面包虫等活体饲料。这些“宠物”价格从10多元到400多元不等,其中销量最大的一款智利火玫瑰蜘蛛最近30天里就已经卖出了228件。

根据商品简介,这款智利火玫瑰蜘蛛的产地是智利,生长于气候干燥的荒漠灌木地区。记者以顾客名义联系了销售人员,销售人员表示这款蜘蛛最初由国外引进,浑身布满暗红色的绒毛,尤其是头胸部上方,呈现暗紫红色,非常诱人。

销售人员介绍,这款蜘蛛已经在国内养殖成功,海量库存,永不断货。店内销售的大部分“宠物”虽然是国外品种,但已经实现“本土化”,买家可以根据喜好自主选购。

消费人群年轻化 产供销已形成产业链

记者调查发现,“异宠”产业链的形成有三个要素,一是一些年轻玩家热情投入,二是少数商家在利益的驱使下大力推广,三是便捷的网络物流为交易提供平台。

南宁市民李剑曾经是一名异宠玩家,饲养过10多种不同类型的“异宠”,他介绍说,昆虫类动物由于具有不用洗澡、喂食、陪玩、上宠物医院等独特优势,成为一些年轻人眼中的宠物首选,而各种稀奇古怪的国外物种成了他们眼中的“高大上”,受到热烈追捧。

记者以玩家的身份加入了某异宠QQ群,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后发现这些异宠玩家普遍很年轻,他们玩蜥蜴、蜘蛛、蜈蚣、蛙类等各种“非主流”宠物,当中的不少品种来自国外。

而一些人也从中嗅到了巨大的商机,在这些群里聚集了一批商家兜售自己手上的“宝贝”。在一个名为爬行宠物玩家交流群里,群签名上写着“交流爬宠为主买卖第二”,群里面不时有人兜售豹龟、大蜥蜴、蜘蛛之类的宠物。

其中一名卖家告诉记者,宠物交易通过支付宝,用快递的形式送到。在提到运输安全问题时,这位卖家称他已经成功交易多次,从来没出过问题,路上风险由他来承担。

外来物种暗含多重风险 需多部门合力打击

资料显示,近年来各地检验检疫部门先后从入境邮寄物中截获乌龟、蟋蟀、蚂蚁、蜘蛛等新型宠物及毛象大兜虫、螃蟹鳅行虫等活体昆虫,而且数量逐年上升。

南宁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郑雅卡表示,2013年以来,南宁检验检疫局通过海关移交的方式在进境邮寄物中检出有害生物52批,超过历年来截获量总和。

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检处副处长张潇表示,入境的生物多不是我国原有物种,由于其新生环境缺乏能制约其繁殖的自然天敌及其他制约因素,一旦在国内定殖将大量扩张,形成新的优势种群,导致本地原有物种的退化甚至灭绝,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

近年来,一枝黄花、水葫芦、非洲大蜗牛等外来物种在国内泛滥成灾,已经成为生物入侵破坏生态平衡的经典案例,造成巨大的生态经济损失。红火蚁进入我国后快速传播,被红火蚁咬伤,轻则发炎红肿,重则中毒昏迷,乃至致人死亡,严重危害人及畜禽安全。

中山大学生态与进化研究所所长彭少麟认为,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控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环保、卫生、动植物检疫、海洋、草原、农业、林业等多个部门。在外来物种入侵防控方面,各部门只能在其权限范围内制定相应措施。这种“单打独斗”的局面,严重制约了中国在外来生物管理和控制方面采取全面、有效的防治行动。因此,从长远来看,抵制外来物种入侵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国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