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开罚行人闯红灯1年 七成受访者称变化不大

07.04.2014  17:05
  上午在大望路路口,志愿者的“大手”写着“”字,倡导行人不闯红灯 摄/法制晚报记者 洪煜

  法制晚报讯(记者 周超 李鑫铭) 北京开罚行人“组团”闯红灯一年,今天上午志愿服务队“领衔”不闯红灯的大型公益活动。一年过去,人们过马路的习惯是否有变化呢?

  《法制晚报》记者通过问卷、微博调查发现,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七成人表示过马路的习惯变化不大,有的想起来就守规则,忘了就不守;有的则完全和以前一样。对于处罚能否执行下去,六成人表示“不看好”。

  同时,记者回访开罚单路口,交警、交通协管员、志愿者、行人等多方“印证”了我们的调查结果,甚至有闯红灯的行人不听劝阻,协管员对急切的行人也开始“妥协”,亮黄灯时就放行了。

  据了解,2013年4月9日,本市启动“非机动车行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5月6日,交管部门对闯红灯等行为开始“动真格”,对违反交通信号的行人处以10元罚款。

  上午现场志愿者上街宣传不闯红灯

  上午,在大望路路口,朝阳八里庄街道公益志愿服务站举行承诺不闯红灯的大型公益宣传活动,百余名志愿者穿着统一的绿色服装提供引导服务。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4月本市开查行人闯红灯后,志愿者们每周都在大望路或红庙路口做志愿活动,通过在路口举牌向路人宣传不要闯红灯等。

  本报调查

  方式:街头问卷+官微调查

  样本:102人

  处罚能否执行下去六成人“不看好

  整治一年了,人们过马路的习惯变了吗?本报调查发现,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仅有两成人表示变得“守规矩”了。七成人表示变化不大,有的想起来就守规则,忘了就不守;有的则根本没变化,和以前一样。此外,对处罚能否执行下去,六成人“不看好”。

  路口回访

  开罚单路口

  行人不“”了

  去年本市首次正式开罚行人“组团”过马路当天上午,在地安门十字路口,交警开了三张罚单。法晚记者近日再次来到该路口。15点多,记者站在路口东边观察,4个方向虽然都有协管员维持秩序,几乎都不得闲,还不时喊话,但闯红灯的人还是不少。

  顾得上这个

  顾不上那个

  “很多,拦不住,喊话器都喊坏了。”协管员告诉记者,因为没有处罚权,他们只能靠身体去阻拦闯红灯的人,一两个人还拦得住,一堆人就顾得上这个顾不上那个了。特别是节假日或高峰期间,都是成群结队地闯红灯。如果交警来现场了,要好些。

  协管员“妥协”黄灯时就放行

  “等会儿”,虽然红灯还有三格才变绿,但前面一排行人已经开始往前走了,后边的人也随之“蠢蠢欲动”,协管员边喊边拦,但好几个人没拦住。有行人表示,道路太宽,如果不在灯变绿前走,怕来不及到达对面。

  看着急切地要过马路的行人,有时协管员只好在红灯还有一格变绿灯、头顶信号灯亮起黄灯时,就吹响了可以过马路的哨子。

  过完马路,记者追上了第一个闯红灯的年轻男士,问他知不知道闯红灯是要被罚款的。“我身上没钱,也罚不着。”他说。记者又追上一名“跟风”闯红灯、带着孩子的家长,这位女士说:“不知道罚款,况且大家都走了啊。”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拉着孩子就走。

  交警:法不责众主要是批评教育

  在西单十字路口执勤的西城交通支队的交警告诉记者,自去年开罚行人闯红灯以来,也罚了一些人,有的人自觉了一点,但也只是稍微好点,没有大的变化。

  “法不责众。这么多年了,这是一种素质,要从小抓起、从小教育。”该交警表示,行人不像开车的,违反交通规则能把驾照扣了,其灵活性、随意性较大,违规了有人说没钱交,也没办法把他们怎么样,因此主要是教育、批评和提醒。

  少数人有改变但还得靠转理念

  记者在路口观察到,也有行人没有随大流地闯红灯,原地等待绿灯亮起。有行人告诉记者,这完全是为了安全着想,并不是怕遭到罚款。而对于罚款的影响,他认为不大。

  “约一成人有改变。” 八里庄街道公益志愿服务站的志愿者姜雪和朱朝峰向记者表示,他们去年就成为了志愿者,每周至少两到三次到大望路或红庙路口,以举牌静默的方式向行人倡导不闯红灯。

  “我以前曾看到一个闯红灯的人给了交警罚款,交警要找他钱,结果他气愤地说‘不用找了,留到下次闯再罚’。现在稍微好了些。”姜雪告诉记者,大望路路口来往的多是在周围上班的白领,有的是因着急上班闯红灯,后边的人都跟上来,人在斑马线中间,车过来就造成了拥堵。

  “要通过罚款改变不大可能,只有转变成理念才行。”朱朝峰表示。

  本版文/记者 周超 李鑫铭

(原标题:“组团”闯红灯 七成变化不大)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已关注 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