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扎实开展“与困难失地农民结对子”活动

29.07.2014  19:07

   “与困难失地农民结对子”活动,是全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兰辉精神的具体行动,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办通知精神,在市直机关工委的组织指导下,绵阳市级各部门党组织党员通过协助落实政策、切实帮扶解困、开展法制教育等切实解决帮扶对象的实际困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协助落实政策,让困难失地农民生活有保障。市级部门在帮扶中,认真调研结对帮扶对象的住房安置、养老保险等政策落实情况,积极协调解决困难问题,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市政务管理局、市民政局、市外事办等24个部门,为71户无房户、危房户协调住房安置。市政协办、市公安局、市发改委、市妇联等单位,为34名因病、因残、因老弱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帮扶对象解决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等问题,使他们生活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

  切实帮扶解困,让困难失地农民对未来有信心。针对困难失地农民实际,各部门通过提供生活补助、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心理疏导等人性化服务,力所能及解决实际困难。市人社局、市调查队等13个部门,通过家政、维修、焊工、厨师、收银、动物养殖等技能的培训,使55名帮扶对象掌握了就业技能;市政府办、市总工会、市安监局等16个单位,通过“春风送岗位”等活动,协调用人单位,帮助34人走上工作岗位,从根本上让这些家庭有了稳定收入;市教体局、市接待办、市文明办等8个单位通过职工爱心捐助、协调社会赞助等方式,帮助15名困难学生就学。市政府办给肢体残疾的帮扶对象安装假肢,还在其家中安装坐便器和扶手、添置专用浴椅,同时还与当地集贸市场的管理部门协调,减免了市场摊位费;市城管局出资5000元,为帮扶对象的房屋加设3处防漏设施,屋内安装10余米长的不锈钢楼梯扶手,并为其地面铺上水泥,改善其居家生活环境;市食药监局组织党员、团员到留守老人家中打扫卫生,节日送饺子汤圆,并赠送助听器为老人解决听力障碍;市供销社送医上门,给帮扶对象进行眼科检查,并赠送药品;市发改委上门为困难户更换节能灯。市级部门通过真心实意的关怀和细致贴心的服务,让帮扶对象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关怀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也使他们对追求美好生活充满信心。

  开展法制教育,让困难失地农民致富有保障。各部门注意收集排查失地农民不稳定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拆迁安置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着力化解拆迁安置相关遗留问题。按照“六五”普法要求,结合失地农民实际,重点围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农民工维权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采取送法入户、专题讲座等方式,教育和引导失地农民,在务工、经商中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有关部门针对失地农民开展的法制教育和心理疏导抚慰等服务,受众达8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