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首日 直击不一样的“第一”

02.09.2014  11:11

九月一日,开学首日,南充市城北小学的学生冒雨放学回家,阵阵欢声笑语回荡在五颜六色的雨伞下,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张力摄

       9月1日,成都市华西小学的学生和老师共同演绎情景剧。该校以“父母教会我”为主题,将三个家长、老师和孩子经历的真实故事自编自导成情景剧,给全校学生上了新学期第一课。本报记者 肖雨杨 摄

       9月1日,广安市广安区东方小学学生在邓小平故里景区邓小平缅怀馆参观,了解小平爷爷事迹,扬中华传统美德、做感恩奋进少年。廖小兵 摄

 

第一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 全过程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本报记者 刘莉

进校门的时候应该怎么做?课前要做到哪几件事?上下楼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9月1日,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和锦西外国语小学都上了同样一堂课,就是全校师生共同学习、重温“规则”。

在这两所学校的负责人看来,规则意味着文明有序、民主公正,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成都市要求,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关注课程设计的差异化,同步推进教育理念改革,成都市多方探索,力求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核心价值观要“落地”抽象概念需具体化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字面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不难理解,但要“落地”并不容易。“24个字涉及的内容很丰富,必须结合学生的成长阶段来设计环节。”成都市锦西外国语实验小学副校长李海蓉说,尤其是针对年龄较小的青少年,要着力把抽象的概念具化成可感知、可触摸、能行动的内容。

锦西小学“规矩”多——有一日常规、周常规、月常规、课堂常规等,可以说,从学生每天踏入校门到离开,时时处处都有要求。比如,孩子们每次课间要做5件事:向老师道谢,将椅子放回桌子下方,清理垃圾,用自带的水杯喝水,上洗手间。

为什么这么看重规则?李海蓉认为,文明社会是由规则构成的,小学正是价值观形成的最初阶段。教学相长推进教育理念改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过程,也是教育理念改革的一次重要契机。

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校长陈杰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是最能够渗透到学校教育且最迫在眉睫的关键词。“自由之于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尊重差异、发展个性、彰显特色、完善人格。

去年起,泡桐树小学设立了艺术学院、文学院、外语学院、社会科学院、未来学院六大学院共72门课程,3—6年级的1800多名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分散到各选修班学习。“个性特质、先天素养和家庭背景等因素注定了孩子们的生命发展不可能整齐划一,教育要以自由的形式,疏导这些因素对个体生命成长的冲击。”陈杰说。

学礼节倡文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谭丽 本报记者 向朝伦

两人见面,古人是行拱手礼,现代人只用握手问好就可以了。”9月1日,武胜县城南小学的“开学第一课”,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礼节教育,强化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在主题为“‘孝、礼、爱、强’做新时期的阳光好少年”的开学典礼上,武胜县城南小学师生通过表演、发倡议书等多种方式,提倡诚实守信、孝敬感恩、团结友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各班的开学第一课别具一格,5年级2班开展了“爸爸妈妈的一天”主题实践活动,班主任王丹用人物故事、互动体验、现场表演等方式,为孩子们呈现一堂别开生面的爸妈活动场面。

成都玉林小学开展主题为《感恩父母心文明伴我行》的开学典礼,数百名家长来到学校,与孩子互动。孩子给父母献上鲜花,送上祝福,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家长则给孩子讲述年幼时,他们的父辈教会自己要学会感恩,懂文明礼仪,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两代人在台上感人的对白,让台下的师生和家长眼眶湿润。

向天歌同学的妈妈参加互动活动后,激动地诉说儿子的变化,“原来觉得孩子和自己之间不必拘束礼节,孩子大大咧咧地也没在意,以为大了就好了,互动环节儿子哭着说,以后要主动关心妈妈,帮妈妈做饭洗衣服,突然觉得孩子长大了,我很感动!

成都十七中举行了“讲家规,读校训,展梦想”主题活动,老中青三代教师和高一学生代表一起,朗诵诗歌《家训代代传》:“北海牧羊有苏武,爱国重节不可辱,居家三迁有孟母,近朱者赤善相处……”高三学生任飞扬说:“开学第一课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很自豪,以后一定要将‘重孝悌,存仁义’的民族风尚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