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评论:新学期,时间开始了

11.02.2014  20:19

  物以春生,校随春兴。随着学校机关工作人员2月12日上班,学校迎来了开学时节。新学期,时间开始了。

  记得在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歌手王铮亮的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不知唱哭了多少人,也不知让多少人感叹自己的青春已悄然逝去。诚然,王铮亮的这一歌曲的大意虽然仅在于感叹人生的匆匆和年华的易逝,但其中所蕴含的时间的哲学,却值得我们深深地思索。

  从哲学上讲,时间是运动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是物质运动的延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不可逆性,发生过的事情不会重来,流逝的时光亦不可追回。毛泽东曾说:“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美国总统富兰克林也说过:“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可见,时间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人是非常珍贵的。

  时间,之于我们师大人来说亦是弥足珍贵。在新学期开始之际,进一步认识时间的重要性就能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增添不竭的动力,也更能让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富有更高的效率。

  新学期,时间开始了,始于对时间的合理利用上。爱因斯坦曾说过:“人与人的差异在于对时间的运用。”仔细想来,不无道理。当我们哭啼着从母亲的肚子里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我们的时光也就随之而运行了。上苍是公平的,她赋予我们每个人的时间是大致相同的,但有的人成了时间的主人,有的人成了时间的奴隶。细细算来,我们人生是短暂的。即使能活上100岁,也就是36000天而已;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时间也是异常宝贵的。按照每学期20多周来计算,除去周末和假期,我们正常的学习工作时间其实是不足100天的,一学年也不到200天,并且还可能被其它事情所耽误。故而,在利用好正常学习工作时间的同时,利用好业余时间也很重要。业余时间虽似不起眼的涓涓小溪,但只要加以充分有效利用,却可以汇成江河大海。哈佛大学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写作、思考或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就会向你招手。新学期开始后,对于广大师生来说,制定合理的计划,科学利用时间会使我们获益匪浅。

  新学期,时间开始了,始于对读书、学习、工作的执着追求上。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习主席挤占时间读书的精神和对学习的深刻认识值得我们好好领会。分工不同,行业不一,人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角色也不同,但终生学习的理念和态度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身处高等学府,读书、学习和工作理应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个部分。对于全校师生来说,一开学就抓紧一切时间,让学习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不断地武装和充实自己的头脑,方能使师大不断奋勇向前,使我们不断置身思想和学术前沿,不断追求卓越和取得佳绩。

  时间不仅体现着岁月在我们师大人身上所留下的痕迹,更昭示和引领着四川师大走向更加光明而美好的未来。在迈入新学期的时候,思索一下时间所承载的那一份重量、所积淀的那一份永恒和所蕴含的那一寸寸光阴,我们就更能明白身上所肩负的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