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开发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广安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0.06.2014  10:10

 

缪敏正在查看葡萄长势。


        □章锋 何启远 肖苓 记者 廖小兵 文/图
    “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带动下,我从农民变成了每月领5000元工资的产业工人,原来贫瘠的土地流转后,种上黄花梨等经济作物,养上了兔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提升。6月2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42岁的华蓥市禄市镇农民周可芳感慨万千。
农业循环经济试点项目
昔日“猪粪臭”今日“瓜果香
    走进广安市广安区龙安乡革新村永达养殖场,只见场内沼气池挺立,场外瓜果飘香,业主张新奎正在饲喂生猪。
    “以前没有沼气池,到处是猪粪臭。现在通过实施农业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建了沼气池和储存池,粪便进到沼气池里,处理后通过管网灌溉系统流到菜地里。”张新奎告诉记者,养猪场不但没有了臭味,种植的海椒、西红柿、龙安柚还实现了无公害,到处是瓜果香。
    “要不是实施循环农业项目,我不可能建得起缪氏庄园,更没有底气建3000亩有机葡萄园。”邻水县缪氏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业主缪敏说,曾因养猪场污水排放等问题,她准备放弃经营。后来农发办的同志找到她,表示可以申报农业循环经济试点项目,这才让她坚定留下来。“财政投入投资400万元,自筹249万元,通过新建果园沼液输送灌溉系统、沼气池、果园废弃物收集处理池等,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抗干旱能力达到38天以上。
    据了解,2013年全省5000万元的农业循环经济试点项目资金广安市占2000万元,在广安区、邻水县、武胜县、岳池县、华蓥市、前锋区实施,同步带动业主自筹资金近千万元建设项目。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昔日“贫瘠脆弱”今日“筋骨强壮
    6月21日,在岳池县九龙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区,记者只见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昔日的中低产田变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这1.35万亩田地,共投入了1876.5万元的治理费用。
    “以前这里撂荒地多,收成少。”村民刘全说,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种上了优质稻,产量高了收入也多了,保了“粮袋子”又鼓了“钱袋子”。
    广安区悦来镇、大安镇也是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我们投资2377.5万元在大安镇实施了0.68万亩2013年中低产田土改造项目,在悦来镇实施了1.15万亩的2013年高标准农田项目,2万余名群众受益。”广安区财政局局长金建国说。
    “整个项目完成建农田排渠8.78公里、农田灌渠9.51公里……”武胜县三溪镇是2013年度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区,该区域建设任务1万亩,总投资1393.5万元,目前已全面竣工。武胜县农发办主任李逢彪告诉记者,群众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非常认可,还渴求扩大规模。
    广安市农发办主任章锋介绍,广安市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财政投入7366.8万元、各地自筹526.2万元,让5.88万亩土地得到治理,昔日“贫瘠脆弱”,今日变得“筋骨强壮”。
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
昔日“无米下锅”今日“财源广进
    “要不是有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做后盾,我们2000吨浓香菜籽油加工改扩建项目成功实施可能就是一句空话。”走进岳池顺福来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只见生产设备焕然一新,产品供不应求。
    岳池县委副书记李国生告诉记者,以前企业由于设备老化,产品滞销。企业很想技改扩能,苦于没有资金。好在去年他们获得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投入112万元资金技改扩能,让企业起死回生。
    在华蓥市东云生态有限公司种养基地,成片的梨树与养兔场连成一道风景线。“以前黄花梨是靠天吃饭,通过财政资金投入修建了蓄水池、安装了地埋式喷管系统,不怕干旱了。”公司总经理李一民说,这几年靠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扶持,让企业从亏损到现在年获利300多万元,专合社社员达到500余人,预计今年社员收入平均可达到2万元左右。
    广安市2013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共有9个,财政投入资金476万元,撬动社会投入1305万元,获得财政补助项目的企业全部由无米下锅变为财源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