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双流探索新模式
永安镇双坝村幸福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
□袁浩 张冬蓉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新时期全面实现小康的重要抓手。作为西部地区改革试验的先行县,经济持续增长的首位县,以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引领县,双流县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大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打造“升级版”的新农村。
建设模式
围绕“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要求,双流县探索创新发展了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幸福美丽新村综合体建设模式。具体而言,坚持“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和“四态合一”,在城镇规划区外,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理念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综合体。幸福美丽新村综合体是以一定的聚合空间为基础,将村落民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建设等生产生活要素集约配置在一起,形成聚居适度、产业优化、功能完善、城乡融合、环境优美、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农村新型社区。
主要做法
规划引领构建科学管理的规划体系
各镇(街道)启动规划时,把握“幸福美丽新村规划有别于城市规划”的思路,把“宜居宜业”作为根本取向,突出业态、生态、文态和形态“四态融合”,推广“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等建设模式。
一是规划体现多规有机衔接,有机统一。加强土地利用、村庄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多种规划有机衔接。二是规划体现城乡一体、产村一体、景村一体。全县规划到2017年新建幸福美丽新村24个,基本实现幸福美丽新村全覆盖。
自下而上建立群众“说了算”体制机制
今年6-8月,双流县永安镇等6个镇(街道)8个村共组织村社代表3000余人,分10余次到温江区幸福村、邛崃夹关镇周河扁新村、崇州市五星村、蒲江县大兴镇炉坪村,参观学习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回来后,各自组织村民围绕 “建不建”进行大讨论,把决策权交给老百姓。通过反复讨论,全县最终形成了第一批2015年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村。
进入幸福美丽新村选址规划阶段,充分发挥老百姓的话语权,选址老百姓说了算,户型风貌规划设计几种,老百姓自己选,形成统一意见后,各镇(街道)交给设计规划公司出规划设计,再上交县规委会审定。
加强银社合作探索金融服务发展模式
创新幸福美丽新村投融资模式,采取农户自筹一点、社会资金投入一点、集体建设用地抵押贷款一点、向“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专项资金”借款一点,“四个一点”多渠道解决资金瓶颈。
为破解金融机构贷款难,双流县做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一是确定金融机构。目前,实质进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融资贷款的金融机构有成都农商银行双流支行、成都银行双流支行、农业银行双流支行、双流现代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二是创新融资流程。在土地综合整治立项报批基础上,土地股份合作社(或公司),作为项目贷款主体。合作社用参与农户自愿入股的已确权颁证到户的宅基地和其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即“小证”),统一规齐后,向国土部门换取项目区内集体建设用地权证(即 “大证”),合作社以“大证”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目前,永安镇等6个镇(街道)与农商银行等几家银行合作,贷款利息都控制在6%-7%之间,极大支持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狠抓产业根基加大产村相融创新力度
按照“宜居宜业,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的理念,双流县建设成新蒲标准化设施草莓等主导产业高效栽培基地和双黄路葡萄等休闲观光采摘生产基地,促进产业提质扩面增效。开展粮油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建设粮食规模化生产基地和全程机械化高产示范片。推动蔬菜有机化发展,规范提升现有有机蔬菜基地。
加快培育和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市场经营主体;鼓励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采取租赁、入股、转包、转让等形式,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以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注重文化传承加强公共服务配套以“四有”手段为抓手,以“四入”活动为载体,以“四类”设施为基础,大力推动文明和谐农村建设。每年打造6个“三美”活动市级示范村(社区)。修建完善综合文化站(活动中心)和综合文化活动室、图书分馆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大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以及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发展民俗民间文化。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的保护、传承。
公共服务配套方面,一是建立新型村级机制。二是全面推进新型社区自治管理。
10月20日,县委书记周先毅(前排右一)在视察永安镇双坝村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旧宅拆除时要求,永安在建设美丽新村的推进中,要抢进度,抓质量,保安全。把双坝幸福美丽新村打造成双流升级版,并指着旧瓦说:“只要很好的利用也是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