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直通车·建设四川宜居城市与幸福美丽新村

07.03.2016  13:09

赵世勇做客民生直通车。

四川在线消息(川报观察客户端记者黄颖陈俊摄影喻茂)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也提到了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我们四川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四川在线“两会特别节目”-“民生直通车”邀请到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遂宁市委副书记、市长赵世勇与全国人大代表、民盟四川省委直属巴中支委主委,巴中市通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郭红梅与网友交流分享宜居城市与幸福美丽新村。

绿色发展+绿色城镇

经济增速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越快越好

说到宜居,遂宁成为了四川唯一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城市,同时遂宁也在推进“绿色城镇·幸福生活”示范工程建设,赵世勇代表结合工作经验分享了遂宁在建设绿色宜居城市方面的做法。

“遂宁这些年,先后获得了‘全球绿色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十大宜居城市’等城市名片20多张。我们一个基本做法是把绿色理念置入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当中。”赵世勇表示,遂宁的绿色理念包括了四个方面。

首先是坚持规划立城,遂宁以自然为美、依山就势、顺水衍生、不与山争地,不与水争流,实现多规合一,这是最重要的前提。二是坚持生态绿城,坚持做到低影响开发,把生态林地渗透到城市之中。同时依靠穿城而过的涪江独特的位置,打造西部水都,让城市在山水当中自然生长。第三个,遂宁为人管城,倡导绿色生活,科学配置公共设施。包括公园绿地、医疗、教育、公共交通等方面,打造500米的生活服务圈。第四个,遂宁建设产业新城。我们积极引进绿色新兴产业,同时对传统产业进行绿色改造。遂宁把14个产业园置入到城市当中,这些年产业获得了很快发展。

“去年,遂宁的GDP增长了13.2%,财政收入增长了23.6%。省委书记王东明是这样评价遂宁的:遂宁这些年,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绿色城镇,经济增速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越快越好,有利地促进了转型升级。我认为,这是我们这些年在绿色城市建设方面做的工作。”赵世勇说。

郭红梅做客民生直通车。

产业支撑+公共服务

新村才能真正宜居

在四川,宜居的不仅仅有城市,还有遍布各处的新村。如今我们四川很多地方的新村都是这样的景象——一栋栋青瓦白墙的别墅式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房前屋后有微田园。2016年四川省十项民生工程中,百姓安居工程的工作目标中专门提到,要大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的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郭红梅代表分享了巴中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巴中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以巴山新居为抓手,实施‘1+6’扶贫工程来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特色农业、生态旅游,注重产业园区、社区、景区‘三区同建’。巴中全市已建成81个中心村,1500多个聚居点。经过新村建设的实施,到目前已有41万农户住进了新村。”郭红梅说。

幸福美丽新村的建设不是仅仅停留在白墙红瓦的房子建设中,产业如何发展?产村如何互动?是否可以农旅结合?都是四川各地需要关注的问题。

郭红梅认为,巴中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注重产村相融,注重巴山新区的公共服务配套。“新区建成之后就是一个完整的社区,并且有产业的支撑。产业的支撑并不都是相同的产业,而是根据每个村的特点来因地施策。通过规划引领来产村互动。以通江县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例,鹦鸽嘴村的特色是通过葡萄种植产业来让百姓脱贫致富,唱歌乡的麻坝坪村以康养村落建设来发展康养旅游业,大兴东郡水乡则是通过乡村旅游的方式来发展新村。”

正是有了产业的支撑,有了公共服务的配套,我们的新村才真正能够宜居,才真正达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建设目标。

智慧城市+海绵城市

百姓省心舒心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公开性,促进‘多规合一’。”“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环境,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那么在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宜居城市该如何着力?

赵世勇说:“这些年我们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很重要两个方向,一个是建设智慧城市,二个是建设海绵城市。智慧城市方面,我们建成了数字化城管、数字化安检、数字化小区、数字化行政管理等方面,给老百姓提供了一个更安心更放心的环境。为了配合绿色城镇的建设,遂宁建设了海绵城市。”

所谓海绵城市,就是对水进行有效的管控,让水自然地集成、渗透、净化,做到“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经过去年一年的试点,海绵城市经历了三次强降雨的考验。赵世勇认为基本实现了海绵城市的目标,遂宁将在城市新区的规划当中,老城区的规划中,全部推行海绵城市的理念、技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