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第十四次党代会】凝聚人心 凝练方向 为建设具有交大特色的外国语学院而努力奋斗

09.01.2015  11:19

自我校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外国语学院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以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根主线,以"抓班子带队伍,建团队助青年;凝聚人心,凝练方向”为工作思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人才培养、学科与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不断取得可喜成绩,展现出昂扬向上的发展势头,为建设具有交大特色的精干文科实现学院跨越发展夯实基础。

一、         以 党建带动班子和队伍建设,凝聚人心,锐意进取  

面对学院两个80%(青年教师和女教师)以及两个低(学历低和职称低)的现实,学院党委着力抓领导班子建设和三支队伍建设(科研骨干队伍、教学骨干队伍、管理骨干队伍),解决共识问题和凝聚人心工程。党政领导班子带头学习深入研讨,转变思想,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全院上下达成科学发展共识:走“优化结构、凸显特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2009年,学院党委组织召开以"认清形势走改革与发展之路”为主题的青年党员论坛,引导青年教师勇于担当,开拓创新,不负使命。2010-2014年每年围绕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定期召开大学英语教师团队建设和核心课程建设研讨会,建立院领导和专家教学质量督察听课制度。充分发挥全院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的作用,在全校最早成立二级教代会,对涉及学院重要改革,如学科发展规划,岗位绩效分配方案和实施办法等重大事项均进行审议。并通过组织开展“健康春天骑游日”、“勇攀高峰踏青日”等教师喜爱的工会活动,以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学院年度人物评选表彰等活动,凝聚人心和力量。

二、师资队伍结构明显改善,学科专业建设成就斐然

在充分利用好学校人才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采取切实措施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学位,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和职称结构。2008-2014年共引进博士10名,引进人才2名;学院教师队伍的博士比例(含在读)从2008年的3.9%(6人)大幅上升至30%(50人),国际汉语系的博士比例已超过50%,德语系博士及在读博士比例已逾90%;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比例从20%上升至30%,助教比例从38.6%下降到4.7%。2008年以来 我院共有80人次获批学校“百人计划”立项;2010年,吕长虹教授进人第八批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2年,傅勇林教授带领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生导师团队”被评为学校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目前,鲁长江教授担任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法语组组长,唐跃勤教授和华少庠教授分别担任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和德语专业委员,同时有3位教授进入全国教指委,在省内高校首屈一指。我校在海外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瑞典卡尔斯塔德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方院长以及汉语教师团队均来自我院。

我院六个本科专业在全国的专业排名处于全国排头兵阵营,汉语国际教育获得A+,位居全国前十,德语专业排名亦跻身全国前十,英、日、法专业均获A,新建翻译专业已是B+。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设立英语专业第二学位,同时配合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开设“卓越工程师4+1英语双学位”和“免研英语双学位”,培养以“专业+外语”为特色的铁路急需复合型人才。

2010年,我院在原有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日语语言文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的基础上,获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涵盖英、日、德、法4个语种、7个研究方向。2011年,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开始招生;2012年开始与我校艺术与传播学院联合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招收译介学方向博士研究生;2013年获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

三、以团队建设为抓手 ,凝练方向 凸显特色

学院以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积极引进和培育人才;以学术特色为导向,凝练学科方向,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发挥外语优势,凸显交大特色。

(一)科研团队成果初显  

  以项目为核心组建科研团队,带动科研梯队建设。2010年,我院引进人才唐均博士主持的“《红楼梦》在欧美的译介研究”获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2011年我院成功举办“《红楼梦》译介学国际研讨会”; 2014年,我院与捷克帕拉茨基大学联合主办了欧洲《红楼梦》多语种译介与海外红学国际研讨会;这支由精通中、英、日、法、德、俄、梵文、拉丁文、捷克语等30多种外文的学术骨干构成的海外红学研究团队已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2014年,海外红学研究团队组成员任显楷博士领衔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从《红楼梦》在国外的传播与接受看中国文学走向世界问题研究”,海外红学研究再上新台阶。2011年,俞森林博士主持申报的“中国道教经籍的译介与传播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2012年,华少庠博士主持的“儒家典籍《四书》在欧洲的译介与研究”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立项;2013年,史迹教授结合自身多年的汉语国际推广实践,主持申报的“国际汉语汉字等级划分、词汇等级及汉语阅读能力调查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支持;2014年,由我院德语系莫光华教授和兼职教授杨武能教授组织申报的“歌德及其作品汉译研究”成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实现了我院也是我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至此,我院以6个国家级项目为支撑的“海外红学研究”、“海外儒学研究”、“海外道教研究”、“汉语国际推广研究”及“德语文学研究”等研究团队业已成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培育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


(《华西语文学刊》已发行10辑、学院发行刊物《静一述林》)

(二)教学团队成绩突出

自2008年荣膺四川省“省级教学团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以国家级教学改革示范点——“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为平台,从网络平台建设、课程实践体系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全方位推进大学外语课程改革与建设。近年来,完成了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人文社科及教改课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6项;编写出版高水平教材50余部,其中,《创新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入选“十二五”国家级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创新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阅读教程》入选四川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2013年,在“大学英语”和“网络教育大学英语”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大学英语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课程。

2010年学院获批MTI专业学位点后,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具有丰富的口笔译教学与实践经验的MTI教学研究团队。实行双导师制,以培养高级口笔译专门人才为目标,在口笔译领域取得非凡成就。在该团队教师的指导下,我院选派的选手成功获得2012年“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012年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四川赛区二等奖。近三年,团队中的MTI优秀学生,凭借扎实的外语基础、过硬的翻译专业素质和综合协调组织能力,出色完成西博会的中外企业重大洽谈的口译任务,在商务部、科技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欧洽会上的口译,得到了中外方企业和会议的肯定和赞赏,为我院翻译硕士专业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外国语学院翻译系承担的CCTV英语新闻翻译项目)

汉语国际推广教学与研究团队是一支具有丰富实战经验和国际视野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中有泰国教育部汉语教学顾问,国家汉办外派汉语教师考官,一半以上的教师曾在海外从事汉语教学工作。2013年学院获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及国家HSK(汉语水平考试)考点,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本团队还担任我校来自20多个国家近1000名留学生的汉语课程教学。在瑞典卡尔斯塔德大学、泰国佛统皇家大学、捷克帕拉茨基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建有四个海外实习基地。本团队史迹教授主编的《文化全景》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确定为2011年我国驻外使馆、孔子学院海外汉语推广教学用书,《汉语分级阅读》1-6册在在英国出版供海外教学使用,《汉语拼音挂图》在2014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亮相。

2014年,我院德语系骨干教师组建了一个面向全校新生讲授《德国文化导论》的通识课程教学团队,重点讲授德意志人从两希文化之源经中世纪到歌德时代和工业革命直至当代的精神文化缘起、发展、发达与嬗变的轨迹,旨在为我校理工科的学生们打开一扇了解德意志精神文化的窗户,展示多元文化和培养国际视野,培养学生思辨创新能力。该课程的五十个选修限额在教务网上刚一发布即被选修一空。


 

(德语系教师著作掠影Glimpses of works by teachers in the  Department of German)

  四、以国际化为推动力,促进校园文化交融

(一)对外合作与交流

为重点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国际视野和教育教学、科研创新能力,为学院发展提供长远的人才队伍保障。学院与美、英、日、德、法、加拿大、瑞典等18个国家的20多所高校签订合作与交流协议。近五年,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学校支持,我院先后选送了73名青年骨干教师赴英美加名校进行暑期集中学习培训;在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和学校专项经费支持下,选派了18名教师赴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进修访学;先后推荐选派了20多名教师到中国驻德国法兰克福总领事馆工作和到我校瑞典卡大孔子学院以及英国诺丁汉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泰国青莱皇家大学等进行汉语教学和国际汉语推广工作,受到国家汉办的高度评价。


(瑞典孔院2013“中国节”活动现场,外国语学院老师在教学生中国文化课) 

我院不断加强与国外、境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建立起长久的师资互派互访合作关系。围绕研究课题,以2009年创办的《华西语文学刊》和在美国创办的《中西文化交流学报》为平台,邀请美国、德国、法国、新西兰、日本、瑞典、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名专家学者来院进行学术交流和举办学术讲座。2011年,我院主办了首届《红楼梦》国际译介学学术研讨会,吸引了世界上15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汉学家、红学家以及国内顶级的红学研究专家与会,并编辑出版国际学术会议专辑;2014年9月在捷克,我院合作举办欧洲《红楼梦》国际研讨会,唐均博士在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国学术刊物上使用多种语言撰文,将我学院的“红学”研究成果在中欧汉学重镇布拉格市广为传布,扩大了西南交通大学在欧洲的影响力。

在学院多语言多文化的教学环境和师资资源支撑下,我院选送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及法语、德语、英语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近50人赴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捷克、日本等国家和国内港台地区进行交流学习或担任汉语教学志愿者;与法国里昂二大、日本县立广岛大学、捷克捷克帕拉斯基大学、泰国佛统皇家大学等国外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学生互派合作关系,已接收美国、法国、泰国等留学生20余人次前来我院交流学习。

 

(2010年6月19日习近平主席(时任国家副主席)出席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授牌仪式

并发表讲话,正在该大学访学的外国语学院王慧老师为习主席讲话做现场翻译)

(二)发挥外语学科底色与底蕴的作用

2012年,我院成立了我校第一个书院——“格致书院”,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汇中西为宗旨,围绕理想信念教育,关注政治思想情感,培养跨文化环境下的国际化人才。书院成立以来,已组织了30多场文化讲座及各类通识课程,通过好书推荐会和读后感分享,多元文化交融,兼容并蓄及思辨创新,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味。

学院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5届的外语文化节,内容包括外语话剧自编自导自演、外文电影赏析、经典外文图书赏析、配音比赛、外文辩论赛、征文赛、外文演讲比赛、英语才艺大赛等。

一年一度的“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外教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作文比赛、西南交大研究生英语风采大赛以及“神钢杯”全国日语演讲大赛等专业赛事,吸引了全校本科及研究生各专业学生广泛参与,所推荐的优秀选手在四川省及全国大赛中连年获得优异成绩:201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四川省决赛,我校三名学生获特等奖;2011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我校选手夺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和三等奖;201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我院德语学生获全国一等奖。通过这些全校性的大型英语赛事营造了我校大学外语的学习及人文氛围。


 

(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MTI)学生在第九届欧洽会中承担口译工作)

以我院辅导员指导、学生自主维护管理的“第一文化传媒”自2012年成立以来,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新媒体建规律,在人人网、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上都开设了主页,2013年再次拓展到新浪微博公共主页“西南交大第一文化传媒”,发布学院大小新闻,展示传媒自身建设以及分享一些原创文字,散发正能量,“第一文化传媒”现已发展成为一个交大学生媒体的重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