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建网)川农大:把灾后重建作为党建鲜明主题

23.06.2014  11:31

  四川党建网6月23日讯(唐城)“4·20”芦山地震发生后,四川农业大学党委把服务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课堂、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践行宗旨解民忧。 实施对口帮扶,党员干部与灾区群众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对子,与芦山县古城村、雨成区六家村结对帮扶,根据灾区生产实际,着眼长远发展与特色重建,为帮扶村确定发展支柱产业,向困难农户免费赠送了优质鸡苗550只、油牡丹种苗1万株,安排专家定期现场指导。党委书记邓良基专门带队与困难群众座谈,并向受灾贫困村赠送特殊党费3万元,为灾区构建 “全程无忧式”帮扶。除此之外,还精挑心理咨询师、社工专业人才为灾区群众作心理疏导、志愿服务,开展义务支教等活动。

   助推产业惠民生。 该校党委制定服务灾后重建工作方案,列出技术清单,汇集全校科技人才优势,第一时间吹响服务灾后恢复重建集结号。俯下身子搞谋划。该校党委组织专家教授深入田间地头,俯下身子听意见,放下架子察实情,结合国家、省灾后重建要求,提出 “两创新”(技术集成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带“三生”(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的恢复重建思路。整合优势扶产业。为给灾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撑,该校组建了“芦山重灾区新村与产业恢复重建技术集成与示范”、“重灾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等重大项目,以现代特色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为手段,建设灾区新型村园体系,恢复、重建和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广泛培训传技术。依托“农业科技110”、“农业科技网”等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免费为广大灾区农户和基层农技人员提供信息资讯,依托校内培训基地组织“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创新农业经营机制”等多个培训班次。

   创新载体暖民心。 为防范震后次生灾害发生,该校选派熟悉地理、国土、建筑、水利等相关专家深入灾区实地查看地质灾害险情,开展风险评估,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整合校内平台资源,构建环境监测有序联动机制,有效发挥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农村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土壤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作用,加强灾区环境跟踪监测。

      新闻来源: http://www.scdjw.com.cn/article-226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