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基层党组织 推动精准扶贫

25.05.2015  11:19

近日,中组部、中农办、国务院扶贫办印发通知,对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选派第一书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的有力举措。为推动选派第一书记工作更好开展,从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评论员文章,敬请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中央组织部、中央农办、国务院扶贫办日前联合下发通知,对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作出部署。这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解决一些村“软、散、乱、穷”等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和改进机关作风、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对于落实中央扶贫开发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积极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应看到,全国还有1.28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近1亿在农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当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在协调推进,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只剩下不到6年时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选派工作明确要求,要实现所有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就是要做到小康路上“一个不掉队”、“一个不能少”。选派工作首次提出,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人民团体、中管金融企业、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高等学校,要向定点扶贫县至少选派1名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就是要形成以上率下、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通过发挥第一书记的重要作用,建强基层党组织,推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基层党组织落到田间地头;党的各项任务,要靠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干。目前,农村还有一些党组织软弱涣散,有的党组织书记长期缺职,有的工作不胜任,有的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这些问题,靠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难以解决,需要上级党组织给予重视,切实加强整顿建设。针对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着力开展健全“两委”班子,培养后备干部,落实“三会一课”,推动落实工作经费,建设活动场所等工作,有效解决班子不团结、软弱无力、工作不在状态等问题,防范应对宗族宗教、黑恶势力的干扰渗透,才能使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进一步夯实,使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密切,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选派第一书记,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是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今后四五年,是我国扶贫攻坚的关键阶段,历经30多年的扶贫开发,剩下的多半是“硬骨头”,若不能切实提高精准扶贫的“含金量”,精准脱贫就会平添许多变数。“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瞄准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老少边穷灾区应派尽派,为推动精准扶贫提供了重要路径和切实可行的方法。必须把第一书记选准派强,推动政策落实,实施脱贫计划,整合涉农资金,选准发展路子,使组织优势化为扶贫优势,组织活力变成攻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