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幸福美丽新村,圆村民幸福梦

21.08.2015  09:46

资阳市雁江区新农村发展调查(一)

□段玉清  肖鸥  张运图片由雁江区委宣传部提供
        沱江两岸,开放的热土上,正涌动着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热潮;富家山下,广袤的田野里,已焕发出勃勃生机。
        农业经济提质增效,农村百姓安居乐业。2015年上半年,雁江新农村发展再次交出了完美答卷:农业总产值32.3亿元,同比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39元,同比增长10.6%。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辛劳的汗水。
        几年来,在雁江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雁江各级有关部门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真抓实干,以产业发展为根本,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以提高农民收入为落脚点,走出了一条艰辛而卓有成效的改革奋进之路。
        几年来,雁江“一园两带六基地”等建设持续推进,带动农业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一批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为农村发展增添了新鲜血液。一批批幸福美丽新村、新村聚居点正向世人展示着雁江新农村建设的累累硕果。
有女莫嫁大田角。”前几年,东峰镇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里面的“大田角”就是距东峰场镇3公里左右的大田村。而如今,这样的形势已经改变。
        回想前几年的情况,村民秦建菊感触颇深,“泥巴路不好走,在村里种个啥子都运不出去。”而如今,宽阔的水泥路、漂亮的2层小楼和门口宽敞的广场,都让秦建菊高兴得合不拢嘴,“再过几天儿子就要结婚了,谁说我们大田穷嘛。”秦建菊说。
        坚持“抓点示范、扩面推进、全域覆盖”工作思路,围绕“一园两带”,着力在民居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方面求突破,雁江区“村庄生态美、家庭和谐美、生活幸福美”的优美新农村画面逐步呈现。
规划先行打造优美人居环境
        宽敞的公路、浓密的花草、碧波荡漾的池塘、错落有致的“别墅”……一走进南津镇新店村,不少人就被这里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美的人居环境所吸引。
        建幸福美丽新村,圆村民幸福梦。最近几年,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要求,新店村统筹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实施农户房屋风貌改造85户、新建房屋42户、硬化院坝40户。看到村里的变化,村民秦素玉脸上乐开了花,“现在农民过的是城市居民的生活哦!
        优美的环境与先行的规划设计分不开。结合各乡镇实际,结合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雁江区在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指导下编制新村规划,按照1个行政村2—5个聚居点的标准编制全区域新村建设规划,新村聚居点新建农房在户型、立面风格上相对统一,内部功能根据农户生活需求规划设计,引领全区新村聚居点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整体推进。
        为推进新村建设顺利进行,雁江区还坚持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机制,强力推进山、水、田、林、路、电、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今年上半年,雁江区已完成农村道路硬化98.5公里,通畅率达96%,天然气实现乡镇全覆盖并逐步向二、三类集镇扩展,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移动宽带进乡村和农民上网工程建设。
        截至6月底,雁江区已建成临江镇斑竹村、东峰镇观景村等新村聚居点82个,建成东峰镇大田村、伍隍镇崇兴村等幸福美丽新村35个。
完善配套服务让村民过上幸福生活
        住上新房子还不够,要让村民真正过上幸福生活。雁江区目标明确。
        为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雁江区不断在“服务细节”上下功夫,助推新村聚居点和幸福美丽新村的建设。“一方面不断健全农村幼儿园、医疗卫生、购物超市等各种社会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还为农村配备健身器材、太阳能路灯、农家书屋等,进一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雁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服务好了,还要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雁江区以园区引业主,集中成片规模流转土地近5万亩,吸纳留守中老年人就地劳务转移3.2万人;以托管服务促增收,大力推行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四代”服务模式,既解决了土地闲置的问题,又实现农户增收;以租赁促增收,在产业基地、农业园区初见成效的地方,鼓励业主通过租赁农村闲置农房用于办公用地、发展乡村旅游。
        “不仅要创建幸福新村、美丽新村,还要以产业发展助推新村建设,增强新农村发展内生动力。”雁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丹山镇的万亩莲藕、祥符镇的藤椒、晏家坝的葡萄……按照“培育特色产业,富民兴村”的思路,雁江主推“粮经复合、种养结合、农旅融合”三种模式,在全区农村大力发展精品果蔬、特色养殖、经济苗木、乡村旅游等六大类特色产业,逐步实现从基地到园区到景区的升级转变。目前,雁江区已建成保和镇富家山村、中和镇明月村、东峰大田村等85个产村相融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