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家中心城市 成都有底气
04.01.2017 13:36
本文来源: 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一是古今“对话”——国内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敦煌文化艺术大展在成都开幕,古丝路与古蜀地的繁荣“复现”在现代人的时空;
二是内外“对话”——汽笛鸣响,满载温江花木和TCL电子产品的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在跨年时刻驶向欧洲,央视直播连线让成都声动亚欧大陆。
两场“对话”都不是偶然。追溯成都的2016年——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召开、世界航线发展大会举办、天府国际机场动工、多个项目屡创“成都速度”——不同以往的格局和风姿在其中呈现。
开局“十三五”,成都决策层认为,要进一步突破“西部宿命”和“盆地桎梏”,需要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资源整合和竞争。成都恰有这样的底气。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去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赋予成都跻身国家城市体系“塔尖”的新使命。
刚刚过去的2016年,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统揽,1600万人口的经济巨舰奔向波澜壮阔的新未来。
“157”蓝图
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之后,成都成为第6个“国家中心城市”,肩负着助推国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任。
“干五年、看十年、谋划三十年。”2016年12月,成都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用顶层设计回答“怎样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成都市委明确,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确保各类规划有机衔接,“一张蓝图绘到底”。
从3月份跻身国家“塔尖城市”行列,到9月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召开,成都用半年时间谋划如何走好“新的历史起点”。
157治蓉兴蓉总体思路就此浮出水面:坚持“一元统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坚持“五位支撑”,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中心、西部文创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具体而言,要在城市空间、动力、经济、文化、生态、民生和城市治理等方面完成“七大任务”。
以城市未来发展的总纲、建设蓝图为指引,成都在2016年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工业强基、服务业提升、融入“一带一路”、城建攻坚、美丽成都等行动,实现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2016年前三季度,成都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继续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民间投资增速比全国平均高12个百分点。
更重要的是,成都担责国家使命,提升了全球影响力:四川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成都是核心依托;四川获批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是核心城市。
中德创新产业合作核心园区揭牌,中国-欧洲中心加快建设,中韩创新创业园、中法成都生态园显现成效,成都把融入“一带一路”的机遇变成了现实行动。
城市“变脸秀”
2016年8月,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签约落户成都科学城,中国“最强大脑”、6位院士也步调一致,选择在这片区域转化尖端科技成果。
天府广场正南25公里,碧波荡漾的兴隆湖畔,“新成都”的核心区雏形初现。优化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成都加快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
新中国成立后,成都不断轴向扩展和内向填充,逐步形成了“环+射”的空间格局和一城独大的单中心结构。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发展,成都科学城犹如一根杠杆,正撬动城市发展格局的重大转变。
成都市委政研室主任杨俊认为,成都正处于“郊区化”与“大都市区化”叠加期,加快城市空间形态从单核到双核、从圈层状到网络化、从城市单体到城市群的跃变,将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竞争力。
最重要的一环是发展轨道交通。过去一年,成都地铁4号线、3号线相继开通试运营,米字线网成形,开通运营里程达到108公里;轨道交通在建线路达到8条,在建里程即将突破400公里。
而在2016年的最后几天,省发改委下达批复文件,同意建设8号线一期工程、9号线一期工程、10号线二期工程,这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成都地铁投资将创下新的历史纪录。
同时,成都启动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工程,计划整治现状水域的82条主河道、支流沟渠,构建六河、百渠、十湖、八湿地的水网体系,打造“两江抱城、宜居水岸”的美丽成都。
这种态势下,成都区(市县)的发展追求也发生了重大转变。随着双流、郫县相继撤县设区,成都6个近郊区县全部升格为区。首先迈入千亿GDP区县俱乐部的龙泉驿区,提出要打造“中国大车都、成都副中心”的目标。郫县的发展定位,亦优化升级为“双创高地、生态新区”。
四轮驱动
2016年12月30日,成都市政府发布了“成都‘双创’热力地图”。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个季度,成都的新增科技企业超过了11000家,专利申请数突破了30000件,发明申请量在所有副省级城市里面仅次于深圳,成为“创新高地”。
一座城市发展的驱动力量,决定着城市发展的速度、质量和可持续性,影响着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新旧动力切换,成都正经历关键时期。
2016年,成都成为副省级城市唯一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专利保险双示范城市,四川大学、郫县、中国电信(成都基地)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成都创新创业热度位居全国第三,创新创业获得国务院表彰。
这表明,成都把“创新”作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首要驱动力来抓。与之并重的还有三大引擎:改革、开放、人才。混合动力下的四驱模式,为成都披荆斩棘地开辟新征程注入了强大动能。
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加有效供给,供给对需求结构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持续提高;通过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产业供给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2016年1月-9月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3.8万户、增长31%,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随着探索形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的“武侯样板”和“新津模式”,行政审批划转事项分别达168项、173项,集中度近90%,行政审批改革深入释放了经济活力。
去年底,2016中国幸福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召开,成都继续以榜首优势蝉联“最具幸福感城市”,这对成都的动力成效和质量给予了形象批注。
本文来源: 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04.01.2017 13:36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近日,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中央政治局同志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