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百年】恰是百年风华 红梅花开正盛

09.07.2021  15:30
音乐剧《红梅花开》创作者说

献礼建党百年,传承红色文化。作为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特色活动之一,6月21日、22日,大型原创音乐《红梅花开》在成都大运村艺术中心连演三场!随后又走进江姐故里自贡,在盐都大剧院演出两场。该剧由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与自贡文旅集团合作出品,由北京大学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支持。这是一部讲述革命先烈江竹筠成长历程的青春史诗,由国内一流团队参与制作,专业演员联合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师生共同完成的大型原创音乐剧。


在轻快喧闹的音乐声中,幕布揭开。操场上,学生看书、游戏,打篮球的场景带观众穿越回了1930年代的中学校园,一个关于理想、青春、信仰和革命的历史故事徐徐展开。



新体裁 用音乐剧讲述江姐的故事


江姐”是革命烈士江竹筠的爱称,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2020年是江姐诞辰一百周年,2021年又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时代将这个题材又摆到了创作者的面前。


此前,以江姐为人物原型创作的小说《红岩》、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等艺术形式,成为新中国以来最具有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代表作品,以江竹筠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贞不屈和勇于献身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院长、《红梅花开》艺术顾问郁钧剑表示:“经典就是要把老百姓喜欢的题材通过不同的体裁来赋予时代的生命”。珠玉在前,江姐的故事如何“”说,成了摆在创作团队面前的第一个问题。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学术院长姜丽娜,曾出演歌剧版《江姐》的“双枪老太婆”一角,彼时正在构思一部能让年轻人喜爱的红色作品——校园版江姐。当与刚上任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周小骥聊起,周小骥敏锐地捕捉到,如果能整合学院众多艺术家的资源打造一个原创文艺作品,不仅能填补学校在大型舞台剧方面的空白,还能给师生们提供生动的实践舞台。


2019年12月,自贡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青山前来与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周小骥想到江姐是自贡人,于是在座谈会上抛出希望与自贡文旅联合打造江姐新剧的想法。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经典,自贡文旅投正大力推进文旅产业创新,宋青山当即热情回应,表示愿意与学院尝试合作。


2019年年底,由北京大学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创作的大型原创音乐剧《大钊先生》来蓉演出,当看到用音乐剧活泼的形式把革命先驱李大钊演绎得活灵活现,现场也来了很多年轻观众,坐在观众席的姜丽娜很受启发,要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致敬革命英雄,去弘扬革命精神,去传承精神内核。


音乐剧是一种现代的舞台综合艺术形式,通过戏剧、音乐、舞蹈的整合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传达概念,再辅以服饰、布景、灯光等舞台艺术形成整体舞台效果。“用音乐剧演绎经典故事,是时下颇受年轻人追捧的艺术形式。音乐剧既能展现中国式审美,又能将传统与创新结合,是对传统艺术文化的一次接力,一次创新,在艺术领域、文化建设方面都很有意义”。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诗人、剧作家、《红梅花开》作词林在勇在首次创作研讨会上说。


学院与自贡文旅投携手合作,双方都各自积极筹措资金。“以红色音乐剧的创排演为契机,发挥学院专家团队力量,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凝聚力量积累经验。”周小骥介绍,“第一阶段是‘跟着感觉走’,到了第二阶段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了,我们相信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能创排音乐剧,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也能做。



新内容 青春版江姐的成长史


大幕拉开,身着学生装,扎着两条麻花辫的中学生江竹筠手握书本,与同学们谈时局、理想、抗争……校园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这是音乐剧《红梅花开》的第一幕。这个“不一样”的江姐,来自编剧在故事选取上的另辟蹊径。


当姜丽娜找到音乐剧《大钊先生》导演周映辰,提出想拍一部“江姐”的音乐剧,两人一拍即合。周映辰是北京大学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耕耘于音乐戏剧的教学、科研和创作领域,创作有《大红灯笼》《曹雪芹》《元培校长》《大钊先生》《汉家公主》等多部音乐剧作品,获得诸多荣誉。


接下《红梅花开》,周映辰前往自贡、重庆等地采风,执笔开始创作。她熟稔江姐的故事,但她想写一个亲切、自然的江姐,“一个生活在大家身边的人,是你一回头,她就在你身边的形象”。她构思:在成为江姐之前,她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她是如何受到革命感召,从江竹筠变成“江姐”的?


最终,《红梅花开》避开了江姐在狱中严酷斗争的故事,转而勾勒了她从青少年时代革命思想启蒙,怀着信仰投入革命直至牺牲的历程,力求用艺术的形式为中国当代观众呈现年轻革命者的成长路径,探秘傲霜斗雪的红梅“花开”的旅途。


《红梅花开》传递的核心价值是信念——年轻人的信念。历时一年,八易其稿。最终版《红梅花开》共分四幕,呦呦鹿鸣、坚硬如水、生死之约和信仰之光。第一幕“呦呦鹿鸣”,讲述江竹筠的学生时代,在丁淮老师的引领下,决心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第二幕“坚硬如水”,讲述江竹筠投身革命,接受组织安排与彭梧桐假扮夫妻,在艰难的日子里在产生了纯洁的爱情;第三幕“生死之约”,讲述革命同志们相继遇害,江竹筠儿子出生后,丈夫彭梧桐在领导川东的游击战争中不幸牺牲。最后一幕“信仰之光”,江竹筠接续丈夫彭梧桐完成使命,在执行任务的路上不幸被被捕入狱,经受酷刑而英勇不屈,壮烈牺牲。


既是伴侣又是同志的彭梧桐、引领江竹筠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年教师丁淮、在革命斗争中结下深厚情谊的康令珍、“双枪老太婆”邓坤荣等等,剧中丰富的人物形象,饱满的故事情节,高潮迭起,共同彰显出本剧“歌颂青春信仰与奉献牺牲”的主旨。“不只是江竹筠一支红梅,而是朵朵红梅开遍中国的山岗上”执行导演赵旭在媒体见面会时说。



大制作  顶尖团队众星拱月


全新的形式、另辟蹊径的内容,加上国内一流制作团队指导,各领域的顶尖团队加盟,专业演员与学院师生共同出演的大型原创音乐剧最终惊艳亮相。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作为《红梅花开》出品方,著名歌唱家、院长郁钧剑出任音乐剧艺术顾问,并亲自题写剧名。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学术院长彭吉象任策划创意、编剧。在学院的努力下,还邀请到著名音乐家徐沛东担任作曲。徐沛东为本剧创作了30余首歌曲。著名词作家、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在勇作词。天真恣意畅想未来的《读书歌》,青春热血斗志高昂,有特务搜捕严酷紧张的《剿杀》,有表现鹣鲽情深情意缱绻的《同志》……其中还不乏时下流行的说唱和川话元素,歌词朗朗上口,韵律张力十足,富有时代特色的音乐语言极大地丰富了剧情的主旨,带领着观众重回冰与火的革命年代。


舞美方面也是高标准、高要求,众星云集:中国歌剧舞剧院舞美设计师、舞台美术工作部主任王辛刚担任视觉总设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剧团国家一级舞美造型设计莽珊珊任造型设计,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服装设计团队主力设计师张柏源任服装设计,中国十佳青年灯光设计师邓文担任灯光设计、多次受邀担任中央电视台大型晚会执行总导演、舞蹈总监的刘伯安担任舞蹈编导。


舞台背景从校园时代的杨柳绿,到革命年代的暗黑;舞蹈从校园里的青春欢快,到大搜捕时紧张激烈,随故事节奏变化,带领观众进入不同的情境氛围;江竹筠紫红色渐变学生装,两条麻花辫展现学生气质和灵秀之美,而投身革命后利落短发加旗袍的造型,显现出江竹筠的迅速成长和坚定意志;竹背篓、竹篮筐、茶馆、书店、盐井天车……观众极其熟悉的道具和场景,原汁原味的呈现出川南生活图景。整部剧总共150多套服装、数百件道具…… 每一处都体现设计者的匠心独具。各环节顶级团队加盟,匠心打造,共同推出了一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高品质、高水准视觉饕餮,观看了演出的观众面对媒体采访、或在朋友圈都连连点赞。



专业级  职业演员搭学院老师演绎灵魂人物


五六七八、注意动作!” “停停停,再来!”从2021年5月8日大剧正式开排,70多名演职人员在凤凰山校区10号楼开始了紧张的排练。


《红梅花开》由专业演员联合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师生共同出演。剧中灵魂人物江竹筠由原空政文工团独唱演员蒋倩如饰演。蒋倩如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曾在音乐剧《天地运河情》、韩红作曲田沁鑫导演音乐剧《阿尔兹记忆的爱情》等众多大剧中担任女主角。


剧中的重要场景——当上了母亲的江竹筠与儿子的温情时刻与被捕前的诀别嘱托,蒋倩如感同身受。她刚刚晋升成妈妈不久,8个月大的女儿也一同泡在剧组。在排练间隙,小萌娃也成为大家的“解压阀”。“妈妈就要上战场了,为了那些和你一样的宝贝们……”无论是江姐唱着《摇篮曲》初为人母的柔软,还是决心接替丈夫投入革命时的诀别嘱托,被她演绎得入木三分感人至深。导演周映辰说起这场戏也说,“这一幕是非常有张力的一幕,既有初为人母的欣喜、又有面临亲友诀别的悲痛。



音乐与舞蹈学院青年教师李凌利饰演男主角彭梧桐(原型为江竹筠丈夫彭咏梧),李凌利曾在国家大剧院版歌剧《小二黑结婚》担任主角,也曾参演过歌剧《江姐》,但参演音乐剧还是第一次。他说,“音乐剧从唱腔、台词、舞台的形体上和民族歌剧差异很大,对我来讲要改变唱法,民族唱法要求高位置,声音集中歌唱、运用头腔、口腔、胸腔共鸣,即使在没有话筒的音乐厅也能让远处的观众听得到。而音乐剧中的唱法属于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结合,演唱时不需要那么多的共鸣和太高的歌唱位置,讲究声乐自然流畅,相对生活化,所以我必须要做减法把自己的民族唱法的痕迹抹掉,尽量去找到音乐剧所需要的唱腔。“除了唱法上的调整,为了在形象上更加接近角色,从进组到上台的45天,他减重15斤。


众多专业、实力派演员加盟,为大剧增彩。丁淮老师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音乐剧演员、话剧演员蔡鹏饰演;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表演系副教授西麒润饰演资深革命者-“双枪老太婆”邓坤荣、音乐与舞蹈学院青年教师曾晓利饰演出身名门望族,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伟大革命事业慷慨就义的陈鸿、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及文化部第十二届声乐展演(原文华奖)获得者,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流行演唱专业教师张文博饰演头号反派徐奎举……众多实力派加盟,演出个个出彩,他们用生动、精湛的表演,共同奉献了一场高水准的舞台演出。



受教育  一堂生动的党课和实践课


整部剧10多个主要角色,上台50多个演员,其中44个学生,他们中有研究生,也有很多大一新生。


演员人数不足的问题曾摆上了工作组的日程。首届招收的舞蹈专业30个学生全数征召,又从大二的学生中遴选补充了部分。学生底子薄,与专业院团演员相比差距大。进组后,第一次接触陌生的音乐剧的同学们,对于要呈现的内容一头雾水,在舞台上说话、走路都茫然无措,再加上每天早8晚9的高强度训练,专业团队的高标准要求,还有同学在排练中摔伤骨折,进了手术室……排演初期状况百出,部分同学们情绪不稳定,学院领导、辅导员、导演轮番做学生工作,现场陪练,安抚情绪,激励斗志。


磨合期持续了大半个月。同学们说台词用气声,走路走不好,演出的人物没有角色感,导演就一边演,同学们跟着学,“相当于边排戏边上课”。饰演江竹筠的演员蒋倩如,不论对戏的是专业演员还是同学,都认真以待,一遍遍地唱和演,专业和敬业的表现让同学们深受感染,耳濡目染一个多月,同学们深受教育慢慢找到状态。一天,周小骥到现场观看同学们排练,当演出《剿杀》革命者牺牲那一幕,周小骥发现同学们入戏了,终于才放心下来。


早上8点,声乐系研究生李愽言和同学从学校出发到凤凰山,每天早7晚11的排练,作息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最后的合成阶段,仅排练就达到了“997”。首演前一天最后的排练、试装一直持续到第二日凌晨,李愽言在朋友圈打卡“收工”,他说,“以前我从来不知道缺觉的感觉,但现在每天神经都紧崩着。


李愽言在剧中出演特务冉克昌B角、江竹筠同学、卖烟老伯三个角色。为了校正发声方式和会让人“出戏”的德阳口音,休息间隙,李愽言一遍遍地看视频听录音,对着镜子抠表情细节、抠发音和语气,查人物原型的资料,终于被导演肯定有了角色感。他说,“参演整个过程就是被人推着走,让我发现我对一件事的努力程度超出了自己的预想。


在新时代再次唱响红梅精神,让寄托着革命者理想的红梅,成为新时代年轻人心中永不凋谢的人生之花,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周小骥表示这正是音乐剧《红梅花开》诞生的初衷,而这颗红色的种子已悄然种在了参演的同学们心里。


在剧中饰演周薇薇的冯楚柯说:“以前对江姐的认识仅限于教科书上的人物,一个英雄。歌词唱段里的老虎凳、水葫芦是什么都是上网查了才知道。而这一个多月与‘江姐’的朝夕相处,让我深切感受到她就是一个有自己所爱所恶的普通人,但在那样的时代,她为了自己的信仰牺牲在重庆解放前的两个星期,又伟大又令人遗憾,他们就是为了我们今天平静、安逸的生活,我们要记得他们那一群共产党人的奉献,是对自己灵魂的净化和洗礼”。


音乐与舞蹈学院大一学生殷吉说:“我们在这种大型的舞台表演经验几乎为零的前提下,有机会沉浸在一个角色中去揣摩,去感受,对自己来说时挑战也是机遇,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也更加体会到了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


跟自己的学生们同出勤同排练一个多月,李凌利感慨学生的努力,也欣喜他们的收获, “一个好的演员一定是在舞台上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历练出来、成长起来的。我觉得学生们的收获是找到了舞台的感觉,把平时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联系到实践当中去”。导演周映辰说,“戏剧舞台的浸泡带来的效果是无穷的,高校出品的戏剧本身就身兼这种责任,引领学生们在作品中成熟。



新主流  红梅花开香飘天外


《红梅花开》公演吸引了国内文艺界、戏剧圈不少专业学者前来观剧,李大钊孙女李乐群、张建国夫妇特地从北京飞抵成都观剧。


太震撼了!”“肉眼看过,感触更深,太好哭了”“导演、编剧、演员,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yyds(永远的神)”……看过首演的观众不吝为剧目打出高分,纷纷在朋友圈充当“自来水”安利好剧,分享观剧感受。


在观众享受舞台上震撼的演出背后,是导演、舞蹈编导、舞美、灯光、音响、服装、造型、舞台机械、多媒体、专业演员、师生演员10余个团队,加上物业、保障、后勤等团队“水面下的拼命划拨”。


6月11日,媒体见面会向社会公布了6月21大剧首演,此时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新落成的大运村艺术中心迎来启幕首演,新场馆启用,空调漏水、插座没电等现场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接二连三。15日深夜,舞美道具抵达成都,装台,合练,一边导演和演员一天三班倒加紧合成,一边服装团队在后台架起缝纫机随时调整。直到21日首演前半小时,团队还在争分夺秒合光彩排。“压力其实很大,初次使用的舞台风险也大,看演出时心一直提着”,周小骥回忆说。


最终演出效果,来自观众的反馈是最有力的说明。


我是第一次观看音乐剧形式的江姐故事。”2020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张瑞奇说,“音乐剧利用舞蹈、歌曲、戏剧进行表演,其中还有说唱元素,丝毫没有主旋律题材作品中常见的乏味说教,让我对江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音乐剧重现红色革命经典,先辈们用热血守护信仰。看到丁淮老师、彭梧桐、周薇薇和江姐一个个年轻革命者牺牲,眼泪止不住地掉出来了。”剧终散场后,2020级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张佳林依旧沉在感慨的情绪里,接受采访时边说边哭。


做红色音乐剧的初衷,只是想让年轻的观众们走进剧场,并能为之赞叹、感动,一起泪流满面,原来红色主题的剧也能很好看”。这是周映辰的初衷,也是她一连做五部人物类音乐剧的价值旨归。



“在音乐剧领域,我们也可以做自己的新主流文化,《红梅花开》就是一个契机。”在《红梅花开》成都演出结束后举办的研讨会上,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学术院长彭吉象发言提到:不管是电视剧电影或是舞台剧,它只是一个承载内容的形式,最重要的是以适当的形式展示我们当代的新主流文化。电视剧《觉醒年代》和电影《战狼》,它们演绎的都是主流内容,但却在年轻群体里受到极大欢迎。《红梅花开》音乐剧的其中一个很重大的意义,在于真正为参与演出以及观看演出的青年学生带来了思想启迪,“这是一个很好的美育的方式。


周小骥说:“学院坚持党建引领,在建党百年的重要时刻,打造一部具有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舞台艺术精品,也是推进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创新做法。通过舞台实践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让党史教育辅以音乐剧的记忆,用英雄的故事激发奋进的动力,实现立德树人、美育化人的目标,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花开结硕果。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何洋·托美次仁全程参与了丁淮老师角色的排练,他介绍:“排演《红梅花开》将促进学院教学改革,促进声乐、舞蹈、表演专业交叉,学院也将把《红梅花开》作为艺术实践的课程,让一届一届的学生去排演。在今后的教学中,学院还要全面开设台词课、形体课、表演课、戏曲课等相关课程,促进学科融合。”


音乐剧《红梅花开》在成都首演后,又在江姐故里自贡公演。自贡市委、市政府对江姐精神高度重视,不仅将“江姐故里”与“千年盐都、恐龙之乡、中国灯城”一起,成为城市四大名片之一,还在6月18日至27日举办“江姐精神学习教育周”活动,联动江姐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川渝两地,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音乐剧《红梅花开》正是“江姐精神学习教育周”的收官之作。作为出品方的自贡文旅未来将实现该剧的本土化常态化演出,推动自贡文旅事业发展,打造一张全新的红色“城市名片”。周小骥说,“学院将与导演组一起,充分吸收和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对剧进一步改进升华,争取实现市场化,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红色经典的魅力,让江姐精神代代相传。


(文章首发于《成都大学报》第441期  谭清清 周沛玲对此文亦有贡献)

编辑:李洁         责编:陈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