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在脱贫奔康新高地——南江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纪实

10.01.2018  10:02

 

  在美丽的光雾山下,南江县围绕2018年全面实现脱贫攻坚县“摘帽”目标,充分发挥党建助推脱贫关键作用,坚持党建“主业”与扶贫“主责”相统一,把基层党建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的“红色引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犹如一面面鲜艳的旗帜,引领贫困群众走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

  强队伍,脱贫有了“主心骨

  在交流村级班子建设经验时,南江镇党委书记辛勤深有感触地说:“在县委组织部的关心支持下,全镇19个村的‘两委’班子凝聚力都显著增强,好‘班子’对脱贫攻坚起到关键引领作用。

  尤其是在广大青壮年普遍外出务工的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更是脱贫攻坚的“主心骨”“生力军”。为此,南江县以县乡换届为契机,把最优质的资源和最重要的力量下沉到村级组织,由帮扶单位精心遴选后备干部、年轻干部和熟悉农村工作的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或村主任助理。目前,全县有70多名后备干部、优秀年轻干部活跃在脱贫攻坚一线。根据县委制定的《切实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办法(试行)》,已有50名优秀扶贫干部进入乡镇党政班子、15名驻村第一书记得到提拔任用。

  有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引领,贫困群众自主发展积极性迸发。东榆镇战斗村村民陈建志返乡创业,流转1000亩土地种植水果,通过参加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村级后备人才干部专修班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如今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组建了技术团队,为当地群众提供免费技术指导。他说:“我个人和家庭收入的变化,得益于在村级后备人才专修班的学习,也得益于镇村党员干部的帮扶和支持。

  熊正庭是县统计局下派土潭河村的第一书记,接近退休年龄的他和驻村工作队一起,坚持以农民夜校为平台,积极培训村民,宣讲党的扶贫政策、法律法规、安全知识、种养殖技术,以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市县脱贫要求。“土潭河村虽然过去生产生活很差,村民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新技能和新知识机少,但自从脱贫帮扶工作开始后,尤其是开办农民夜校以来,我们对未来的生活更有信心。”村党支部书记岳天海深有体会。

  在长赤镇青杠村,党员群体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领头雁。旅游专合支部书记何跃先不但自己办起了库区内最大1家旅游企业——玉湖半岛度假山庄,还带动村民办起了4家农家乐、3家乡村旅馆、7家商店。他总结道:“这个成效源于南江抓党建促脱贫新机制新举措的支持和引领,让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惠及周边农户的乡村旅游发展机制,让农家乐业主们深受欢迎。在醉美玉湖、七彩长滩,那一句句平实的语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无不处处彰显南江人民决战贫困、不胜不休的强大力量!

  新机制,帮扶有了“好载体

  今年8月,南江县村级后备干部专修班正式授牌升级为“巴中村政学院”。南江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谈到,“村政学院的建立,有力地破解了村‘两委’干部青黄不接、老年化现象严重的颓势,采取‘定向遴选、定向培养、定向使用’的方式,为全县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村两委干部的接班人、农民发家致富的带头人,这是一支永不走的农村治理人才队伍。”据了解,到2018年,全县将培养村级后备干部600余人,让每个行政村都至少有1名经过专业培训的村级后备干部。

  村级干部培养机制的创新也带动脱贫模式的转变。石滩乡铺垭庙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扶贫模式,引进秦巴药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500亩发展皂角树、白芷、丹参等中药材种植,成立秦巴药业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组织60户农户发展订单药材,公司提供等种子、技术,农户自主管护,每亩年保底收益1500元以上,超出部分公司按70%作为贫困农户的分红。目前,全乡规模发展中药材种植3000亩。

  这样收益机制不是个例,八庙乡普照寺村的群众最有发言权。该村作为贫困村,按照三个“1/3”的股份分红模式,分股不分产,村级集体和广大农户都满意。“好的利益分配机制能让老百姓每年持续分红。”该村负责人介绍村级集体资产改革新机制说,“只有不断创新管理体系,才能提升集体经济管理水平。

  村民陈甫柏就开始享受到“本本”带给他的“新活法”,经济收入大幅增加。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房屋产权证和集体资产股权证这些原不在意的“本本”现在给他带来很大实惠。“以前土地荒废,现在通过集体资产改革,发展各项产业,不仅让土地得到了合理利用,而且还能增收。”陈甫柏高兴地说。

  扶贫要扶志,改变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却比帮助农户增加收入更难。但在关坝镇小田村,一个新的党员帮扶机制彻底颠覆了老百姓的旧思维。“村民做了好事,‘乡村道德银行’就按标准积分,积分多了还可以兑换生产生活用品。”11月20日,在小田村“乡村道德银行”积分集中兑换仪式上,37岁的村民谢明朗拎着兑换来的奖品,满脸笑容地说。

  其实,这个地处大巴山腹地的小田村,原是一个远近有名的贫困村。2016年,该村在市委宣传部的挂联帮扶下顺利脱贫,但不少村民“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缺乏健康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相互攀比、大操大办时有发生。2017年7月,小田村党支部引入银行管理理念,创造性地开展“乡村道德银行”建设活动,趟出了一条乡村治理的新路子。活动实施3个多月来,村民的精神风貌、道德素养发生了质的变化。

  兴产业,致富有了“新引擎

  为了解决“农户增收、集体盈利”两大问题,东榆镇桥坝村党支部采取“公司+支部+专合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125借羊还羊”的“羊模式”,实现2016年整村脱贫。目前,该村141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共同参与南江黄羊养殖事业。2016年借出种羊268只,年底增加到470余只。村党支部组织农户集体实施羊群保险,降低贫困户养殖成本和风险,大大增强了贫困户的脱贫信心。

  据桥坝村支部书记吴正国介绍:“桥坝已建成了2个标准化黄羊养殖小区,发展黄羊2000只以上。贫困户与专业合作社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每户增收1.5万元以上。通过资金入股合作社和利润分红,村集体收益也得到有效保障,仅2016年,就有集体收入5000元。

  “借羊还羊”的精准脱贫新模式,在全县84个贫困村、1300户贫困中得到全面推广。“借,就得随时想着怎么还。”巴中市副市长、南江县委书记刘凯感叹,过去扶贫靠“”,如今脱贫谈“”,一字之变,“”出了扶贫新思路,“”出了脱贫新天地,激发出了大能量。

  在长赤镇晓钟村,贫困户杨家无刚刚在自家果园里栽种了“苍溪脆皮梨”,和老婆谈起家庭家庭收入情况,喜从心来。从2015年的6000元涨到了今年的60000元,两年有了整整10倍之多。据村支部书记介绍,挂联杨家无的县级领导每月都坚持抽出宝贵时间到老杨家里来看看,帮助解决具体困难,真是小产业托起了他家致富的大梦想,今年他家也如期脱贫,过上了好日子。

  “有问题找朝华”成了村民们常说的一句话。赶场镇镇长孟勇说:“通过杨朝华和村两委班子的努力,白马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赶场镇白马村家家有产业,户户有积蓄,村民都过上幸福生活。杨朝华介绍,村里的海椒产业链已基本形成,村民每家都在做辣酱,村里与南江县绿源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经核算,做成辣酱卖,每斤能多收入3元钱,全村能增加10多万元收入。

  南江镇金碑村,一个距离县城直线距离不远的优美山村。过去,有民谣“金碑是个穷窝窝,山高林深光棍多,出门翻山又爬坡,顿顿啃的包谷馍……”道尽该地村民的苦涩和无奈;现在,通过实施“挪穷窝、换穷业、斩穷根”党建促脱贫活动,村里建起了电商服务点,村民养的土鸡、生态猪等销往全国各地,住在聚居点的岳万聪感慨地说:“现在,茶叶产业化,收入增加了,我们就与住在城里一样!

  漫步光雾山下,处处体现出“哪里有贫困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尽心尽力帮扶的身影和真情,处处彰显有“掉皮掉肉不掉队,流汗流血不流泪”的豪情和胆气,处处感受到南江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脱贫奔康的信心和力量!

(中共南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