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藏族传统村落文史调查工程”正式启动

05.06.2014  14:05

 

日前,由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州政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以下简称“非遗院”)共同发起组织的“康巴藏族传统村落文史调查工程”,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扎坝地区正式启动。

“康巴藏族传统村落文史调查工程”系响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全囯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冯骥才倡议的加大对中国传统村落调查与保护工作的指示,由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州政协、非遗院和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原川音绵阳艺术学院)共同发起并组织。其中,冯骥才担任本工程荣誉主任与总顾问,甘孜州州政协主席易凡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董事长龚珍旭博士担任本工程主任,甘孜州州政协副主席、著名藏族作家蒋秀英与非遗院副研究员焦虎三担任本工程执行副主任。调查工程计划,由双方共同组织文化遗产、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学、艺术学、影视、创作等方面的专家团队,在今后数年内,分批次对甘孜州18个县筛选出的一批据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进行全方位田野调查,以文字、图表、图片和视频等手段,对康巴传统村落的文史工作进行系统调查与记录。调查成果由甘孜州州政协文史委与非遗院以及相关地方县政协部门、实际参与者共同组成联合编委会的名义汇编,分册以“康巴传统村落文史档案丛书”的形式正式出版。

据蒋秀英副主席介绍,藏族文化历史悠远而辉煌,康巴藏族文化在其中尤以多元和古朴而闻名于世,世居于雅砻江支流鲜水河下游两岸狭长河谷地带的扎坝族群便是一个具有自己独有民俗民风、语言文化的古老部落,现主要分布于雅江县瓦多、木绒、普巴绒,道孚县亚卓、扎拖、红顶等地,有人口13000余人。习惯上将道孚县境内的扎坝人居住区称为“上扎坝”,将雅江县境内的扎坝人居住区称为“下扎坝”。“上下扎坝”其诸多文化特色被国內外学界誉为“文明活化石”、“文明孤岛”。从1882年英国学者巴卡尔在《中国西部旅游及考察》提出扎坝话属西夏语系的假说算起,130多年过去了,扎坝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加以其族群稀少,外界对之文化与历史详情至今了解不多,大范围与系统化的文史调查更是一直处于“空白”。近来,由于雅砻江水电站的开发,当地不少传统的扎坝村落面临搬迁,其村落文化极待抢救。这也是为什么“康巴藏族传统村落文史调查工程”将首期作业点选在扎坝的根本原因。

作为“康巴藏族传统村落文史调查工程”的首期工作,蒋秀英副主席亲自率队,非遗院派出了焦虎三副研究员、学术科研部杨天美与公益事业部仲昭铭组成的调查组。首期工作得到了道孚县县政协的高度重视,派出专人专管,县政协主席蔡景荣全程陪同并亲自参预调查。在一周的时间内,工作组不畏艰辛,翻山越岭,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数个村寨间来回奔波。工作组走遍了道孚县扎坝地区的五个乡。每到一处,工作组深入村落,依照自制的厚达数十页的《村落文史调查登记问卷表》等工具入村入户釆访调查,收集口传资料,录音录像,每天工作达数十小时,方便面与当地农家自制的“青稞烤饼”常常成为工作组的便餐。

据悉,“康巴藏族传统村落文史调查工程”扎坝工作计划将历时一年左右,其成果将成为国内外至今,关于扎坝片区最为全面与权威的文史调查档案。对于推进甘孜州和道孚县的文化建设,对于保护和传承康巴藏族文化,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与民族团结,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章来源: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 网站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