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城市之变折射中国藏区迅速发展
新华网四川频道7月11日电(本网记者吴光于、党文伯)80年前,一位来自江苏的汉族青年邢素芝为了学习藏传佛法,告别了温润的江南水乡,乘轮船溯长江而上,踏上了赴雪域高原求法的道路。
1937年,从雅安到康定,邢素芝走了8天。在他的记忆里,当时的康定城商贸业发达,大小锅庄生意兴旺。城中各族居民友睦相处,除了佛教寺院,天主教堂、基督教堂、清真寺也坐落城中。
“全城没有一栋新式建筑,没有一间大旅馆……没有设施完善的中学,学生如想深造,只有到成都。”在回忆录《雪域求法记》中,他如此叙述。
77年后的康定,老人记忆中的景色早已被光阴改变了旧颜。漫步小城,昔日文人笔下的“康定十景”依稀可见,而一幅崭新的藏地画卷也在徐徐展开。
藏族商人曲批来自距县城77公里的新都桥镇,与父辈不同,他已告别了放牧的生活,在县城开了一家藏饰古董店。近年来的藏文化热和旅游发展为他来了丰厚的收入,如今他已在寸土寸金的县城购买了3套住房。在县城最繁华的地段,商品住房价格已突破每平米8000元。
自古商贸发达的康定,如今在四川藏区县域经济排名中稳居第一。相比过去单一的茶马互市,目前生态能源、优势矿产、旅游文化已成为新康定的三大支柱产业。
踏入“溜溜城”步行街,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喜马拉雅”咖啡馆里,说着流利英语的藏族服务员正将两杯有着精致拉花的拿铁咖啡端给美国游客。透过咖啡馆明亮的落地窗,能看见身着藏袍转经的老人的身影。
“十一五”以来,康定开始进行大规模旧城改造,随着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厂、桥梁、道路、供排水管网、城区“五线下地”敷设工程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完善,旧城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国家还投入25亿元,在城南建起了康定新城。2013年,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7.3%。
雨后初晴的情歌广场上,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晒太阳,9名来自广东的“驴友”高举着队旗合影。当年邢素芝从雅安走了8天的路,21岁的李一凡骑自行车用了2天。他接下将来用25天的时间沿着川藏线318国道骑自行车到拉萨。近年来,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景观大道”的川藏公路已成为中国公路自行车爱好者必到之地。而随着雅康高速、川藏铁路的开工,未来从到康定到省会成都只需2个多小时。
当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传统的坚守更为小城增添魅力。始建于1981的四川省藏文学校目前有1200多名学生。藏语文、藏医、美术是该校的三大特色专业,所有课程均用藏语授课。教务科主任贡嘎江村说,由于毕业生在民族语言、传统文化上的优势,深受各地藏区欢迎,就业情况良好。他告诉记者,建校之初女生还不到十分之一,目前男女生各占一半。
出生于康定的80后女藏族学者意西娜姆目前是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文化多样性与民族文化研究部主任。虽然长居北京,故乡的点滴仍然深植于心。每次回到老家,她都会在已成景点的、折多河畔的水井子边驻足,这里曾是她幼年时代在除夕夜“抢头水”的地方。
“虽然已经习惯了城市的自来水,但这处水源仍是康定的文化记忆。水在,文化就在,故乡就在。”她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