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发掘石棺墓335座 石棺墓陪葬海贝或为稀有装饰品
“乌东德水电站考古新发现”后续
4月27日上午,乌东德水电站(四川)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论坛在凉山州会理县举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介绍,目前,乌东德水电站四川区域发掘石棺葬335座,成为西南地区发现石棺葬数量最多的单个考古项目。在发掘成果突出的两处遗址中,猴子洞遗址延续时间长,为一处聚居点,其石棺葬与滇中地区存在联系,墓葬分布反映当时社会以家族为主。而大劈山墓地,初步判断为一处部落或家族墓地。
总体进展开展考古发掘文物点8个 出土各类文物2136件
自2017年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凉山州博物馆、会理县文管所开始在乌东德水电站四川区域开展考古发掘。截至目前,开展考古工作的文物点有8个,它们分别是猴子洞遗址、河头地遗址、河东田遗址、李家坪遗址、大劈山墓地、河漂遗址、三台地遗址、下坝子遗址,发掘面积37500平方米。
发现遗迹种类有墓葬、灰坑、水沟、房址、窑址、灶等,共计851个,其中石棺葬335座,是西南地区发现石棺葬数量最多的单个考古项目。出土陶器、瓷器、石器、铜器、铁器、骨器、贝器等各类文物共计2136件,标本数万件。
◆猴子洞遗址
石棺葬与川西地区差异大 与滇中地区存在联系
会上,考古项目现场负责人高寒介绍,猴子洞遗址共发现石棺葬121座、史前房址19座,出土器物1065件。发现了西南地区年代较早的新石器时代大型石棺葬墓地,还发现了与墓葬同时期的居住区。
“猴子洞遗址墓地年代下限距今3000年左右,前后年代跨度上千年,如此长时段的大型石棺葬墓地在西南地区极其罕见。”项目总负责人刘化石说,猴子洞遗址的石棺葬属于云南元谋大墩子类型,最早可到距今4290年,很可能是西南地区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大型石棺葬墓地之一。
专家认为,该遗址石棺葬与川西地区石棺葬差异较大,而与滇中地区的石棺葬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为研究不同地区石棺葬文化性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反映当时社会以家族为主 4座墓葬随葬有海贝
刘化石介绍,猴子洞遗址成组分布的墓葬以及合葬墓的发现,反映出当时社会以家族为社会组织细胞,并且流行死后聚族而葬的习俗;墓葬规模和随葬品的差异表明墓主人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地位差别,但是这种差异还并不十分悬殊,也没有证据显示较高的地位在家族成员间可以稳固继承。
另外,有4座墓葬都随葬有海贝,除其中一座命名为M84的墓葬外,其余3座都同时随葬骨饰品。4座墓葬在形制和随葬品数量种类方面也并不突出,推测海贝可能为稀有的装饰品,并非显示地位财富的贵重物品。
“因未普遍发现,应不具有货币性质。”刘化石说,海贝种类和来源的鉴定结果将成为揭示更多社会互动与发展水平的重要信息。
◆大劈山墓地
墓地规模大分布集中或为部落或家族墓地
目前,大劈山墓地发现了192座石棺葬,墓地规模大,墓葬分布集中,形制多样,随葬品丰富,排列有序,据此,专家判断,此处应该为一部落或家族的墓地。
“随葬品中出土的蚌片、骨环、海贝等器物的具体来源还需进一步考证。”高寒说,像大劈山墓地这样的石棺葬如此集中且规模如此之大,在整个西南地区都极为罕见。
通过对它的发掘,将为研究石棺葬墓地的规划、墓主身份级别及该部落或家族的社会文化内涵提供珍贵的材料。
据介绍,在此次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团队保护文物与开展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大量运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充分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
此外,考古工地全面使用数字化测绘装备,完整提取考古对象及周边环境的地理空间数据信息等,探索数字化管理系统及考古发掘移动应用系统的应用;同时,利用文字、图片、摄像等技术手段对考古进程进行全方位纪实记录。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戴竺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