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区一廊” 宜宾底洞镇打造川南特色农业大镇

31.12.2013  19:16

   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余能勇) 宜宾珙县底洞镇位于珙县南部,全镇幅员面积136.7平方公里。辖27个农业村,151个农业社和1个社区居委会,农户7079户,总人口31500人。耕地24842亩,煤炭储量1.2亿吨,优质硫铁矿储量8000万吨,方解石、铁矿储量丰富,素有川南生态矿城的美称。

  一直以来,底洞镇党委、政府坚持围绕“民生改善稳镇、产业发展富镇、工业发展强镇、物流发展活镇”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五区一廊”工程建设(三万亩现代蚕业经济观光区、两万亩笋竹低碳两用林试点区、五千亩连片烤烟施业区、两河村、木梯村为中心的畜禽亿元产业区、芭蕉村、顶古村菌类千万元集中生产区、洛浦河流域为中心的双亿元绿色经济走廊),倾力打造川南特色农业大镇。

   蚕桑 ——充分利用全镇丰富的土地资源,而且土质和气候都适宜栽桑养蚕的特点,建设以百合、景阳、楠桥、芭蕉、同义、德会、石洪为中心的三万亩现代蚕业经济观光区;全镇已建成桑园21500亩,实现发种21010盒,产茧16100担,平均单产38.6公斤,蚕业综合产值3150万元,实现1000万元以上的村1个(楠桥村),500万元以上的村3个(百合村、芭蕉村、德会村),200万元以上的村3个(景阳村、石洪村、顶古村);100万元以上的村1个(同义村);200万元以上的社1个(楠桥1社);100万元以上的社13个(楠桥1、2、3、4、5、6社,白合1、3、4社,景阳村2社、芭蕉1、3社、石洪1社);迎来了全国和全省蚕业产业现场会的召开,天府蚕业重镇迈出坚实的步伐。

   竹类 ——以两河、建设为主辐射文化、利民等村两万亩笋竹低碳两用林,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目前已栽植笋竹低碳两用林近万亩。

   烤烟 ——自2008年恢复性发展烤烟生产以来,烤烟面积逐年上升,抓好“陈、郭、大”(陈泗、郭斯、大田三个村)优质烤烟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连片种植烤烟1000亩以上。全镇常年栽植烤烟面积3000余亩,产值800余万元。是珙县烤烟第二大镇。

   畜牧 ——建设以两河村、木梯村为中心的畜禽亿元产业区,按照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生产的要求,引导群众实现畜禽适度规模集中饲养,提高畜牧业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全镇常年出栏生猪40000头,肉牛3000头,已培育畜牧大户450户,其中年出栏50头以上的75户,100头以上的23户。特色养殖在底洞悄然兴起,有养殖豪猪的、果子狸的、野猪的,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规模的逐步扩大,必将成为底洞畜牧产业的生力军。

   食用菌 ——充分利用桑树枝条、农作物秸杆等生产食用菌,具有投入小、产出高、见效快、风险小、无污染、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等优势,延伸蚕业产业链,增加蚕农收入。建设以楠桥村、芭蕉村、顶古村为中心的菌类千万元集中生产区。现有桑园面积2.15万亩,按每亩投产桑园枝条1000公斤计算,每年约有2.15万吨的桑枝条,据测算,2万吨桑枝条可培育食用菌2000万袋,每个菌袋可产鲜菇1-2公斤,产值10元左右,可实现总产值2个亿。目前已建成楠桥、芭蕉村桑枝食用菌生产基地,年生产桑枝食用菌40余万袋,产值500余万元。

   一廊 ——洛浦河流域为中心的双亿元绿色经济走廊。以洛浦河流域为中心,东部打造以烤烟为主的特色农业,南部打造以畜牧主的特色农业,西部打造以蚕桑主的特色农业,南部打造以经济林主的特色农业,建成以洛浦河流域为中心的双亿元绿色经济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