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秘四川省应急测绘与防灾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9.09.2014  15:29

    记者探秘省应急测绘与防灾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为第一时间对地震、泥石流、塌方、洪水等自然灾害灾情进行科学识别、预判、预警,看四川省应急测绘与防灾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精密“武器”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昨(18)日,记者走进省应急测绘与防灾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探秘。填补空白 发现高铁沿线沉降

    如何有效监测大范围的区域沉降问题,已成为重大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陈宁生介绍,该中心建立了永久散射体网络化雷达干涉的理论与方法,推出大范围区域沉降监测的一整套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此外,该中心研制的“PSI沉降监测系统”,能准确有效地发现高速铁路沿线的沉降漏斗。通过对比验证,证实了系统沉降监测精度可达3至5毫米。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京沪高铁沉降监测。无人机改造 群机同飞抗干扰 “川西高原复杂、恶劣的气象和地理条件,用普通无人机平台难以满足高原、严寒条件下的航拍任务。”陈宁生介绍,中心研制出新型无人机平台,以及多架次无人机协同航拍技术。

    该中心还通过对发动机在高原环境下性能的改进、无人机弹射器托架改造技术等,提高无人机高原山区复杂条件下航飞应急保障能力。无人机机群协同数据获取技术,实现了应急时期同一区域不同无人机多架次并行航摄,该研究成果已申请并获得国家专利,并在“4·20”芦山强烈地震、“6·18”洪灾应急测绘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 郝勇)

    原标题: 看精密“武器”是怎样发威的

分享到: